教宗接見歐盟首腦:投資生命、家庭和青年
(綜合報道)歐盟各國首腦上周六(25日)在羅馬慶祝《羅馬條約》簽訂60週年。該條約是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程的起點。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於前一天(24日)在梵蒂岡接見了歐洲領袖,談及統一、團結、尊重生命和家庭、基督徒的根源、保護工作和青年、接納移民等主題。
教宗回憶1957年當時簽訂《羅馬條約》的情境:「那是一個充滿期待和希望、激情與擔憂的日子。」他表示,建立歐洲的想法包含著人類的形象和責任,而人類具有福音友愛的酵素,以及數千年來人類始終對真理和正義的渴求。
教宗其後又談到基督宗教對歐洲的重要性:「歐洲文明始於基督宗教,少了它,尊嚴、自由和正義等西方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將變得不可理解。」他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歐洲的靈魂即使在今天依然保持統一,因為大家除了共同的起源之外,都秉持同樣的基督徒價值觀、人性價值觀。例如:人的尊嚴、對正義和自由的深切感情、勤奮、主動精神、熱愛家庭、尊重生命、容忍、渴望合作與和平。這些都是歐洲的重要特徵。」
教宗談到目前的危機,強調這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刻,同時指出歐盟現時面前的挑戰,而這些現實中的問題,都能在歐盟之父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中找到答案:「這些答案我也已經說過,即以人為中心、積極團結、向全世界開放、追求和平與發展、向未來開放。因此,我們不僅要聆聽個人的要求,也要聆聽社會和組成歐盟各族人民的要求。」
教宗因而強調,歐盟首先要成為人的團體、人民的團體,以作出團結之效。同時,教宗又說明要向青年人開放、投資家庭、尊重良知和公民理想、為生兒育女的機會提供保障、捍衛生命;歐洲就能重新找到希望。
教宗會見米蘭聖職人員:福傳並非「捕魚」
教宗方濟各上周六(25日)在米蘭主教座堂會見了當地的聖職人員和男女會士,強調教會不應該害怕挑戰,卻要視之為向眾人再次宣講福音的良機。米蘭總主教斯科拉(Angelo Scola)樞機在這次會晤結束之際,透過盎博羅削明愛會的資助,以教宗的名義向當地的窮人「捐贈」了50套住房。
在米蘭這個種族、宗教和文化都很多元的社會中,司鐸們有時與伯多祿宗徒感同身受,品嚐到撒網捕魚卻徒勞無功的滋味。對此,教宗鼓勵他們說:「福傳並非常是『捕魚』的同義詞。福傳是出航去作見證,然後是上主來『捕魚』。祂在何時何地,又如何捕到魚,我們渾然不知。」
對於多元社會中的挑戰,教宗表明這些「挑戰對教會有益。我們不該害怕挑戰,因為它能使我們成長。挑戰是活潑信德、活躍團體的標記,這樣的團體尋求上主,總是睜大眼睛、敞開心門。我們反倒應該害怕一種缺乏挑戰的信德,一種自以為完整、一無所缺的信德:我不需要其它事物,一切都已完成了。這種信德平淡得一無是處,它才是我們該害怕的。它自以為完整無缺,彷彿一切都說完了、做好了。挑戰幫助我們避免我們的信德淪為意識型態。」
在多元文化方面,教宗勉勵眾人切莫害怕差異。他說:「教會是在差異中的至一。那些差異在那合一中相調和。那麼,差異是誰創造的呢?聖神是創造差異的大師!合一又是誰締造的?是聖神,祂也是締造合一的大師。在差異中締造合一的那位偉大的藝術家、那位傑出的大師就是聖神。我們必須清楚明白這一點。」
最後,教宗總結時說,今日的現實要求人類展開進程,而非占據地盤:「我們要為合一奮鬥,而非固執於過去的衝突。它要求我們傾聽現實,向『群眾』敞開心門,向天主聖潔且忠信的子民、向整個教會敞開心門。讓我們向整個教會敞開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