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週三(3月1日)為聖灰星期三,標誌四旬期的開始。本澳各堂區當日均在彌撒中施放聖灰。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在講道中表示,四旬期的開始應充滿喜樂,並藉著齋戒與祈禱,並以有一顆新的心,去準備紀念耶穌基督的受難與復活。
李主教利用當天的讀經和福音,先帶出信友做克己與守齋時,不應愁眉苦臉;甚至要像讀經一(岳2:12-18)中提到,要用油抹我們的頭、洗我們的臉:「即是說,要我們能夠有著一個歡欣的心態,去接受我們跟隨著教律中的守齋傳統。在讀經二(格後5:20-6:2)中,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今天就是悅納的日子。當然,宗徒指的不單止是守齋那天,但我們能換一換心態,用來喜樂地開始我們的四旬期。亦因爲四旬期的開始標誌著救恩的開始,所以已足夠讓我們開心。」
主教說,四旬期的開始是救恩的開端,這救恩更能彰顯出我們信仰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去悔罪、作補贖。」他又說,這並非教會的新鮮事,而是基督在福音中親自的教導:透過祈禱、克己、守齋和施捨,在精神與物質上救助別人:「這就是我們作補贖的一個最神聖的方法。」因此,在四旬期首天、救恩的開始中守齋,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他又解釋,因為人類種種的犯罪,不論靈魂上或肉身上的大小罪,都能透過祈禱、克己與補贖,去淨化心靈:「我們要明白,四旬期就是救恩的時日、是最悅納天主的時候。尤其在今日第一篇讀經中,先知都提醒(亦是天主提醒)著我們,要全心歸向天主。禁食、哭泣、悲哀⋯⋯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非你們的衣服。即是說我們祈禱、克己、施捨,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但要藉著外在的東西,讓這些善工同樣達到我們的心裡。」
主教提醒,要透過當天守齋的外在行為,而達到人的內心,即是一顆齋戒的心、補贖的心。他說:「我們不是做給人看。這些可見的(行為),要達到我們不可見的。所以,我們今天守大小齋,都要有一個齋戒的心、補贖的心。」他告誡信友,若無這顆齋戒與補贖的心,都是虛有其表,為我們的信仰生活並不足夠,「因此,今天我們特別在答唱詠(詠51:12)中,祈求天主賜給我們一顆新的心、齋戒的心。」
主教又說,領受聖灰也是一個提醒,讓我們記得要服從福音:「福音的意思,就是要我們懺悔我們的罪,以及補贖我們做錯的事,甚至是為他人的罪而作補贖。」他表示四旬期的精神,就是福音中的懺悔精神,因此這40天又名為「封齋期」;透過種種的齋戒與哀矝,去潔淨人的心靈,特別是醫好我們的心。
最後,李主教寄望信友能在這40天的「封齋期」中,以祈禱及齋戒準備好自己的心去陪伴受苦難的耶穌、紀念基督的復活。同時,主教又希望信友能以更多的祈禱、禁食與善工,學會以齋戒的心歸向天主,從而發掘真正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