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天主教主日學服務中心,於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舉辦之「一人有一個夢想」課程,報名時間於日前結束,報讀人數超過八十多人。在此,感謝各堂區、學校的導師及教友們對課程的參與和支持。因原先計劃之上課地點在課程舉行當天另有用途 (舊高德華圖書館二樓禮堂),只能另覓地點。現已安排新的上課地點,請已報讀此課程者於11月5日 (星期六) 移玉至崗頂聖若瑟修院宏恩堂上課 (由崗頂何東圖書館旁之門口進入),上課時間:下午2時至5時30分。不便之處,請多見諒。
Related Articles
緬甸信徒在空襲中慶祝聖母誕辰瞻禮
Posted on Author admin
(天亞社訊)儘管在軍隊持續的暴力下,飽受內戰打擊的緬甸天主教徒仍在上週五(8日)慶祝聖母誕辰瞻禮。 緬甸貌波(Charles Maung Bo)樞機當日在仰光總教區聖安多尼堂的彌撒講道中說:「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壞消息,比如人們無家可歸,因為他們整個的村莊都被燒毀了,化為灰燼。」他表示,我們現在「正處於我們沒有預料到和希望看到的痛苦和困難之中」。
【聖言啟航】謙行天意 愈顯主榮
Posted on Author admin
梁展熙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選讀,都是「耶穌顯聖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Jesus)。在今時今日的人來說,這樣的稱謂不易明白,而且似乎掩蓋了其更深一層的意義。容我斗膽提出,更貼切的名稱應該是「耶穌改變形態」(The Metamorphosis of Jesus)。這提議取靈感於「[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一句的動詞:metamorphoō(=改變;轉化)。這個動詞的字根之一是「morphē」(=形狀),使人不其然想起保祿的《致斐理伯人書》中詩歌的一句:「[基督]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2:7)。句中的「形體」,原文就是「morphē」。至於動詞「metamorphoō」,在《新約》中只出現在另外兩處:「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被你們心思的更新所『變化』」(羅12:2)及:「我們眾人以揭開的臉面反映主的光榮的,漸漸地光榮上加光榮,都『變成了』與主同樣的肖像,正如由主,即神在我們內所完成的」(格後3:18)。可以說,耶穌顯示自己光榮,預兆著祂追隨者的轉化。
聖德蘭學校舉行聯校觀課交流
Posted on Author admin
(本報訊)聖德蘭學校為持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學素質,中文科及數學科多年來都參與教育暨青年局的「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且於日前分別舉行聯校觀課,課堂模式均以合作學習進行。兩天的出席者包括內地優秀教師、八所友校老師及教育暨青年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