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10:38-42
在今天的讀經中,我們看到耶穌到瑪爾大和瑪利亞家作客。我們知道她們兩姊妹有一位兄弟名叫拉匝祿。他們住在伯達尼,一個距離耶路撒冷約三到四公里的村莊。耶穌似乎是他們家的常客。
我們在若望福音11章中讀到有人告訴耶穌:「你所愛的人病了!」所指的就是拉匝祿,因此耶穌決定在他們家多留兩天,並且不久後使拉匝祿從死亡中復活。今天瑪爾大和瑪利亞的故事和我們上周讀到那位撒馬黎雅人的故事正好形成對比,但卻讓我們有機會反省我們的信仰生活,是否能平衡和諧的狀態下追隨基督。撒馬黎雅人的故事,可能會導致我們認為,只有實際行動,才是愛天主的表現。今天的讀經裡,瑪爾大展現實際的行動力侍奉耶穌。對她來說,「服侍」變成一種「負擔」。耶穌自己也不斷地從事服侍的工作,並且告誡跟隨祂的人也應照樣去做,但它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在瑪爾大向瑪利亞抱怨時,耶穌告訴她,她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一個真正的僕人不應該操心和忙碌。那是一種缺乏平安的表現。
另一方面,瑪利亞看似無所事事,瑪爾大甚至覺得她有點自私,因此當耶穌說「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奪去的」時,瑪爾大一定相當驚訝。什麼是更好的一份?瑪利亞真的只是坐在耶穌腳前,什麼都沒做嗎?不是的。福音告訴我們,瑪利亞在「聽衪講話」。聆聽耶穌的教導是耶穌希望門徒及群眾應常做的事。傾聽是需要理解、接受和消化,進而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這就是「聽見(hear)」和「傾聽(listen to)」的差異。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傾聽耶穌,怎能知道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呢?身為基督徒,我們經常十分忙碌,但我們是為了正確的事情而忙碌嗎?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停下腳步,傾聽、分辨和祈禱。最後,要有意識地和天主和聖言建立親密的關係,最高的境界就是默想。如果我發現我不能每天花一些時間來祈禱的話,那麼我們生活的優先順序就失去了平衡,也喪失了服侍天主真正的意義。今天的故事和上周憐憫的撒馬黎雅人的比喻巧妙地融為一體。結合這兩周的福音,我們可以完全地了解基督徒生活的本質:在祈禱與默想之後,為他人有所付出和行動。這是耶穌的生活模式。祂花了很長的時間,為人們(祂的近人)帶來治癒,同時也退隱山林和天父共融。這樣的生活方式,我們稱做「在行動中默觀」,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別忘了在「工作」(如同瑪爾大)和「祈禱」(如同瑪麗亞)中找到最適當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