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葉 編按:文章為本澳教區一位教友(筆名:落葉)的投稿,以回應李斌生主教去年聖誕節文告的呼籲,為促進「慈悲的文化」來寫下個人的修和經驗和故事,與各位教友分享「與慈悲的主相遇」。 「踏過荊棘,苦中找到安靜;踏過荒郊,我雙腳是泥濘……」——這是我很喜愛的一首歌《星》的部分歌詞。我喜愛這闕歌,是因為她充分表達出我生命歷程從探索到跌倒;從癱瘓到重建心態的寫照! 的確,人生歷程中,誰不曾「遇荊棘」、「踏泥濘」?走過一甲子生命的我當然也不可幸免!生命中跌得最痛的一交,大約是在三十多歲盛年的時候:那年是我選擇了人生大方向多年後,因種種原因不得不轉向的一年。在之前的一段日子,堪稱顛簸困頓——以今日的認知來說,是身心飽嚐霸凌的經歷:因為團體的長上,就像粵語殘片中黃曼梨對白燕的肆虐,施在我這被培育者的身上——因本文的重點不在重溫舊事,故此也不擬著墨所經歷的傷痛。但我一直不能釋懷的是,心中常問:在一個聲稱愛的團體,怎能發生如此違背愛的事情?——我對福音的實踐感到疑惑了!
「電腦迷」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將於本週六(10日)獲冊真福,他的遺體上週四(1日)被轉到亞西西的聖母大殿及主教座堂內至本月17日,供信友們祈禱。身穿衛衣及運動鞋的阿庫蒂斯,2006年因血癌離世,終年15歲;雖然已離世長達14年,但其遺體至今仍未腐爛。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構思夏季祈禱培育系列的初階過程中,我與葉釗強和陳勁芬兩位同伴放置了三天兩夜的《經驗式祈禱工作坊》和五週的《與基督在祈禱中相遇》延續小組。記得在首個籌備會議的祈禱中,我看到一個旋風,不停在我們三人身邊向上轉動,感覺很澎湃。我不禁驚歎,主如何引領我們來到竹灣聖若瑟靜修院?在這些年,主如何塑造我們?主又如何與我們三人一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