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2015年12月9日)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2月9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解釋了他宣布慈悲禧年的原因。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昨天我在這裡,在聖伯多祿大殿,開啟了慈悲禧年的聖門。在此之前,我已經在中非班吉主教座堂開啟聖門。今天我願意和你們談談這個聖年的意義,回答「為什麼慶祝慈悲禧年?」它的意義何在?
教會需要這非凡時機。我並沒說:這非凡時機對教會有益。不,不是的!我說的是:教會需要這非凡時機。在巨變發生的當代,教會蒙召提供她的獨特貢獻,讓人們看見天主臨在與關懷的標記。禧年對我們眾人而言是一個有利的時機,因為藉著默觀超越一切人性限制、驅散罪惡黑暗的天主慈悲,我們能夠成為最令人信服和有效的見證人。
注視天主這位慈悲之父和那些渴求慈悲的弟兄,意味著把注意力集中於福音的本質:耶穌,天主降生成人的慈悲。祂讓我們的眼睛看見天主聖三之愛的偉大奧跡。慶祝慈悲禧年等同於重新把基督信仰的獨特性,即耶穌基督,慈悲的天主,置於我們個人和團體生活的中心。
因此,這是一個體驗慈悲的聖年。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舉行慈悲聖年就是為了讓我們在生活中體驗天主寬恕、陪伴和關懷我們的甜美與溫馨,尤其在我們特別需要的時刻。
總之,這個禧年是一段尤為重要的時期,好使教會學會只做「天主更喜愛的事」。那麼,什麼是「天主更喜愛的事」呢?寬恕祂的子女,仁慈對待他們,並希望他們也能寬恕弟兄姐妹,像天主慈悲的火炬那樣在世上發光。這是天主更喜愛的事。聖盎博羅削(一譯聖安波羅修)在一本論述亞當的神學書中談到創世的故事,他說天主每天創造一件諸如月亮、太陽或動物等事物後,都會說:「天主看了認為好」。可是當天主創造男人和女人後,《聖經》卻說:「天主看了認為很好」。於是聖盎博羅削問道:「為什麼說『很好』呢?」天主造了一男一女後為何這麽欣喜?因為祂終於有了可寬恕的對象。這不是很美嗎?天主的喜樂是寬恕,天主的本性是慈悲。因此,在這一年當中我們必須敞開心門,讓天主的愛和喜樂在我們心中注滿慈悲。如果我們學習做「天主更喜愛的事」,不陷入誘惑,認為還有某個事物更為重要或優先,禧年對於教會而言將是一段「好年景」。做「天主更喜愛的事」,即慈悲、祂的愛、祂的溫柔、祂的擁抱和祂的愛撫,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教會更新制度和框架的工作也應引導我們強烈地切身體驗天主的慈悲,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會成為不能隱藏的「建在山上的城」(參:瑪五14),只閃耀慈悲教會的光芒!如果我們忘記慈悲是「天主更喜愛的事」,哪怕僅僅片刻的遺忘,我們的一切努力都將功虧一簣,因為我們將被我們的制度和框架所束縛,儘管它們是如此的先進。我們將永遠為奴!
「善牧耶穌因為我們迷路而來尋找我們,我們在心中強烈感受到被祂尋獲的喜悅」(教宗方濟各2015年4月11日天主慈悲主日晚禱講道):這是教會在這聖年期間所要達到的目標。如此我們將更加堅信慈悲確實能有助於建設一個更有人性的世界,尤其在當今這個寬恕成了人生活領域的一位稀客的時代。因此,喚醒慈悲便顯得更為迫切,在各種場合,社會、機構、職場及家庭也該如此。
當然,有人會提出異議:「神父,今年不是應該做更多事嗎?默觀天主慈悲挺好,但還有很多要緊的事得做!」的確,還有許多事要做,我絕對不會忘記這一點。但我們要意識到,在忘卻慈悲的根源中,始終有「自戀」的存在。自戀在現世中體現在只尋求個人的利益、喜好和與斂財有關的榮譽,而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它通常会披上虛偽和世俗的外衣。這一切都與慈悲相悖。使慈悲在世界上顯得莫名其妙的自戀行為是如此之多,我們甚至無法認出它們來,例如有限和罪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是罪人,以堅定我們對天主慈悲的信念。「上主,我是一個罪人;上主,我是一個罪婦:求祢以祢的慈悲對待我」。這是一種極美的祈禱。很容易,做得到!這祈禱每日容易上口:「上主,我是一個罪人;上主,我是一個罪婦:求祢以祢的慈悲對待我。」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祝願我們每個人在這聖年期間都能體驗到天主的慈悲,成為「天主更喜愛之事」的見證人。是不是只有天真的人才相信這能改變世界呢?在人性上這是狂人的話語,但「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格前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