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35)

文德泉蒙席 著

踏足澳門的第一位耶穌會士

從澳門寄出的第一批書信是由兩位耶穌會士所寫的,他們就是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和巴烈圖神父(Pe. Melhior Nune Barreto, S.J.)。第一封是1555年11月20日發自阿媽港,而第二封則寫著於1555年11月23日寄自中國媽祖港。平托在第一封信說:「我今天從所在的浪白滘來到六里外的阿媽港,在這裡我見到了巴烈圖神父。」

誰是巴烈圖神父呢?他是大約1520年生於波爾圖一個熱心的教友家庭,他的四個姊妹都入了波爾圖的聖嘉辣修道院,而他的兩個兄弟若望和阿豐素分別於1544年及1545年加入耶穌會,而後者更成為阿比西尼亞宗主教。
巴烈圖神父於1543年3月11日在科英布拉進入耶穌會,當時已考取了天主教法律博士學位,其後則繼續在耶穌會內攻讀。

1549年,獲任命為果亞聖保祿學院院長,並於1551年啟程就任。但到埗後沙勿略派他去了巴沙恩(Baçaim)做耶穌會東印度副省長。

1554年,巴神父與平托一起到了日本,而在1555年曾到過上川島、浪白滘和澳門。1555年及1556年期間曾三次前往廣州參與營救葡萄牙人囚犯,因此他是第一個來到澳門及中國的耶穌會士。1565年,他在柯欽(Cochim)擔任印度耶穌會副省長及視察員,並於1567年出席了果亞省會議。

他為人慈祥和藹,故深受人愛戴。他在1571年死於果亞。

他在1559年1月15日所寫的一封信,記述他與聖人初次見面時說:
「我記得當我從葡萄牙來到的時候,也即是九年前,方濟各神長也從日本回來,他問我在耶穌會讀了多少年書,我回答他說讀了九年,三年讀藝術,六年讀神學。他郤向我說,巴不得三年是神學,六年是實際工作。因為他是一個看重實際經驗的人。
我當時並不十分明白他說話的重心。他死後,我在日本所經歷到的,才知道最重要的是在宣揚福音,而遇到死亡的威脅時要信賴上主。這就是實際經驗教我的。」

1552年2月29日,沙勿略任命巴烈圖神父為巴沙恩學院的院長:「我本人,沙勿略,相信你的品德及智慧,任命你管理巴沙恩的會院及其租金收入。所有留在巴沙恩的耶穌會的兄弟都要聽從你的命令。而且不單只如今在這裡的兄弟,還有那些從第烏(Diu)及其他地方來的也要服從你的指示。」

由此可看到沙勿略很看重巴烈圖神父。聖人雖未能進入中國,但巴烈圖神父在聖人死後三年完成了他的遺願。
(待續)

【譯按】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就是著名的《遠遊記》的作者,他介紹了日本人彌次郎給聖人認識,使聖人能踏足日本傳教。亦因為認識了聖人而入了耶穌會作初學士,可惜數年後,熱情漸冷,便回復了世俗的生活。澳門有一條飛能便度街便是紀念他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