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育質素需要達到國際標準

專訪聖若瑟大學校長薛沛德神父

文/PEDRO DANIEL OLIVEIRA
譯/周嘉雯

聖若瑟大學校長薛沛德神父早前向本報坦言:「澳門的教育系統目前面對的挑戰是與國際標準接軌。它不再能夠以友誼、社會和家族關係的方式存活。」此外,校長亦表示有來自本地中學的學生,剛就讀聖若瑟大學的時候會感到吃力。而他們的困難主要是來自固有的學習模式,以及有限的英文程度。在2016年,聖若瑟大學部分位於外港新填海區現有的設施將會用作開辦自行設計的幼稚園課程。

首先是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啟用,接著現在是聖若瑟大學位於青洲的新校區。你認為澳門的教育是否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相比世界其他地區,高等教育在澳門相對較新。澳門大學於1991創校,她的前身是東亞大學,當時是一間並不需要太專注於本地需求的私立院校。現時的挑戰有以下兩種: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否希望本地高等教育只是單純輔助非高等教育網絡?還是把高等教育視為其中一種方法,從澳門地區歷史與傳統,去發展一個「人」與「文化」之間的平台?澳門不單純是一個貿易港口。她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讓修會為傳教士準備學習遠東地區的語言和文化的地方。這亦是我們不能忘記聖保祿書院(成立於16世紀),及後來聖若瑟修院成立的原因。

天主教學校在本地的教育系統中有甚麼重要性?

我印象中有宗教背景的非高等教育學校,不論是否屬天主教背景,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最近這幾年,澳門嘗試提倡中小學的教學質量改善。作為一個旁觀者,我觀察到有部分學校正在朝這個方向迅速發展中,有來自宗教背景的聯網學校,也有非宗教背景的學校。但並不是所有負責人都充分認識到在澳門教育系統內的要求已經不再是由決策者作出或多或少的任意決定。澳門正明確地去嘗試因應國際標準進行調整,所以澳門的學校將不能夠再長久地單靠友誼、社會和家庭關係生存。一旦學生人數下降,國際標準將會成為未來幾年競爭的必要條件。如果情況並非如此,學校將要很快地展現出她們究竟是否在教學質素和表現上有相稱的價值,否則父母將會直接讓子女在其他地方入學。

現時高中生的日常工作會否負擔過重?

對於本地課程的了解,本人並不足以去回應這個問題。眾人皆知,澳門的學校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課程。數據顯示本地有優良的學生,但最好的學生則想前往台灣、美國、英國及愈來愈多人想去的葡萄牙大學就讀。我們也有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選擇留在澳門。因此,很多人會覺得澳門大學是有吸引力的。而在聖若瑟大學,我認為我們的形象已在改善當中,我們能從入學人數的升幅中找到端倪。可是,很多本校的學生都感到難以適應。

關於這件事上你能否我們更多資料?

這是一個學習方式的問題,為聖若瑟大學來說特別是英文應用的問題。我們已盡力於學生大一和大二的時間去改善他們掌握英語的能力。然而,如果他們開始入讀時已經能夠用英語與我們溝通,這樣會更好。因為本地學生的學習模式相對較被動,我們亦應該要推動他們的創意和互動。我認為這是澳門的學校普遍的一個局限。

你觀察到有甚麼類型的局限?

從華籍和葡籍同事口中得知,現在地區的趨勢傾向於背誦多於參與及對話。當學生選我們的的課程時,我們希望他們能夠介入更多,所以大部份的功夫都花在幫他們建立更多自信。我們的優點是我們有很多不同國籍的學生,而他們亦帶動學習上不同的風氣。這樣會令課堂更生動,更清晰,對我們本地的學生有利。

聖若瑟大學位於外港新填海區的校舍將有什麼發展?

在外港新填海區校園A座,我們準備安排碩士課程在這裡上課。最近,由於幼稚園學額需求殷切,澳門政府曾諮詢我們可否將外港新填海區校園的B座改為幼稚園使用。我們正在考慮這個問題並向天主教會大學暨高等教育基金提交建議書。本地社區和政府明顯地需要我們的支持,因此我們正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向前發展。我們將嘗試建立一所有國際氣息的幼稚園,並結合自身的課程模式。這樣將能夠為幼稚園的員工提供教學和學習經驗,以及為本校社會工作和教育學院提供相關的研究案例,這樣能夠達致雙贏局面。

請問會選擇一個怎樣的管理模式?

我們想以聖若瑟大學的名義下設立幼稚園,並有其獨立的管理模式及專業員工。但負責人當然不會是我們的教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