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Fr. Randifer Boquiren細談禮儀(2)
文/文祖賢神父
譯/何紹玲
對司鐸和平信徒給予『禮儀培育』,大家都覺得有迫切需要和談論已久,延遲實行只會抑制第二次梵蒂岡會議提出的禮儀改革之成果。你覺得在這主題下還有其他重要的項目應討論的嗎?
真高興你能提出禮儀培育和禮儀改革的關連。其實這談論並不是今天才開始,早於二千年最初的十年,已有人知道禮儀行動的重要性;因當時的他們,和今天的我們,也清楚明白沒有心和智的內在改革,外在的改革便不會有這麼好的成效,藉此我們得以明白和守護禮儀的精神,這也是禮儀培育的基本任務。事實上,當第二次梵蒂岡會議肯定教友在聖禮儀上應作全面和活躍參與後,並沒為了立刻實現宗旨,便制定一些改革時實用的待辦事項清單,不過,我們還是把這些留作日後處理;反而禮儀憲章已肯了定活躍參與是要通過適當的培訓(per debitam institutionem)再加上必須的指引。
在平信徒的禮儀培育上,還有很多重要的項目須加注意的,可能我們不能逐一在此分析,但有兩點我們今天應該銘記於心的。
首先,禮儀是全然屬於天主的,只有以天主為核心及緊記天主為我們所造的一切,才能真正彰顯天主的奇功和都是為了人類的福祉。對禮儀更其重要的是:現憑着教會對天主的敬禮,基督的救贖行動和以基督位格的奧跡便一一重現眼前。因此,不論是來自司鐸或會眾,也不應對禮儀的內容或結構、慶祝的風格有所干預,導致奧跡的主旨有所偏離,而令教友不能真正領畧眼前呈現的恩典是何其偉大 …祂為了我們人類,為了我們的救贖(propter nos homines et propter nostram salutem)。即使禮儀本土化,其模式和格調也不能擅自去更改。因此,禮儀培育便能經常喚醒大家,無論是參與禮儀或在慶祝過程中(尤其聖體聖事這環節),通過基督設定的奧跡,天主是會深入人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與我們一起。
其次,以基督為本的禮儀,對平信徒的培育來說,只靠教理講授和指導等等,是不太足夠的。通過禮儀慶典中的語言,教導我們信德中的救贖奧蹟。可敬的富爾頓.若望.施恩主教Fulton J. Sheen(現時真福品候選人—譯者注)曾說過:「如果你不是因相信而有所表現;最終你只會相信你的表現。」對生命和信德都正確的事,那麼,信德和敬禮天主也該一樣:如果我們不是用教會相信的去慶祝禮儀,這做法只會影響我們所相信的(指信仰)。因此,本篤十六世曾說:「最好的聖體要理講授便是聖體本身,好好慶祝的聖體。」(愛德的聖事64)。明確地,要認真慶祝聖體是須要聰敏和善用現行的禮儀冊子。可惜,我們總愛採取想當然的態度(愛德的聖事40)。如果我們欣賞冊子中的經文、儀式、規格,我們便應活出禮儀,令教友知道這並不只是書一本,而是基督信德的豐實財產之明顯見證。
我們都知道禮儀在本篤十六世來說,是優先事項之一。那麼你認為他當教宗時的推行禮儀,對教會史上的最大得益是什麼呢?而現時在任的教宗方濟各,在這事項上,他的態度又如何呢?
本篤十六世已在教會的訓導權上,把禮儀很多領域作出綜合和定了方向。我僅舉幾例子:你們還記得他教導我們禮儀慶祝的藝術(ars celebrandi),應有的虔誠態度吧。慶祝禮儀最美妙的是能在天主面前,用最虔誠的態度,把禮儀閃出無限光芒。教宗方濟各在聖彼得大教堂主持的禮儀,加上清簡而虔誠的反思,正好是延續着這個精神。本篤十六世亦強調教會應有連貫性,尤其禮儀有改革時。教會不該在發展或作深入理解和表達信仰教理時,自我矛盾;反而,教會應繼續尊重現存的傳統。更適用於真確執行聖禮儀的改革:不可一如既往的去設計和訂立「新禮儀」,漠視多世纪流傳下來的禮儀傳統。
無可否認,教宗方濟各的牧民方針,明顯是集中於不同層面的福傳、慈悲善功、和好聖事…不論是教會內或外…尤其關心窮人和那些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羣。但是,我們卻不應視之可危害禮儀精神。正確的福傳工作,是應該達至『生存在邊緣』的一羣,讓聖教會向教友慶祝禮儀時,令自己和其他人正確地感受到基督的奧跡和聖教會真正的意義。
禮儀-尤其是聖事-是教會傳教的靈魂,而最完美的禮儀是『慶祝基督』,並不只是『慶祝自己』,這樣才是真正美麗的慶祝,基於教會的真理去慶祝,而不是只從美觀角度去慶祝禮儀。這才是教會要福傳的;這才能把福音的歡樂帶給大家。教宗方濟各在他的勸諭福音的喜樂( Evangelii gaudium 24) 中說過:「喜樂地傳福音成為禮儀中的美,是我們日常關懷的一部份,那就是散播善意。教會傳播福音,而同時她自身也通過禮儀的美領受福音。禮儀既是慶典又是泉源;作為慶典,禮儀慶祝福傳的任務;作為泉源,禮儀衍生教會日新又新的自我奉獻。」所以,我們每人都有一份富有挑戰性又奇妙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有着天主的恩典,我們更該竭盡全力、用福傳的美去把禮儀發揚光大。
[photo reference]
文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