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冊封真福佘肋神父為聖人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9月23日下午在華盛頓「始胎無染原罪聖母」全國朝聖地冊封胡尼佩羅·塞拉(港澳譯作「佘肋」)為聖人。他在封聖彌撒中表示:「我們受邀去體驗喜樂,而不是去適應權宜之策」。教宗回顧了這位「加利福尼亞福傳者」的使命,勉勵信徒宣講擁抱和寬恕眾人的基督,明瞭世俗精神具有「使心靈麻木」的危險。
歡樂鐘聲響徹天地,因為教會又有了一位新聖人,聖胡尼佩羅·塞拉神父。封聖彌撒在《伏求聖神降臨頌》中拉開序幕,列品申請人宣讀聖人生平、信眾誦唱《諸聖禱文》後,教宗方濟各主持了封聖典禮。
彌撒開始前,在成千上萬信眾的愛戴與喜悅中,教宗抵達美國主保「始胎無染原罪聖母」全國朝聖地。當他進入聖殿時,受到4千多位修生、修女、男女會士和平信徒的熱情迎接。教宗在聖體前短暫停留,作了祈禱,之後他穿上祭衣,在遊行隊伍的引導下走向聖殿外安置的祭台。在那裡等候他的是不計其數的信友、美國主教、來自加利福尼亞的代表團以及20位身穿傳統服飾的美洲原住民。
新聖人在18世紀為「捍衛原住民的尊嚴,為保護他們不受侵犯」而犧牲殉道。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說,侵犯在今天依然令人不快。「聖人所選擇的座右銘,啟發了他的抉擇,塑造了他的生活。他懂得說,尤其懂得在生活中說:『繼續向前走』」。教宗還說,聖胡尼佩羅·塞拉見證了一個「走出去」、走向他人的教會,他首先意識到「心靈」若受到「世俗精神」的誘惑,道德就會面臨危險。教宗強調,「在我們內心有某種東西在邀請我們去體驗喜樂,而不是去適應只想讓我們感到滿足的權宜之策」。
教宗認為,喜悅建立在慈悲待人的經驗上,而慈悲待人是體驗天主慈悲後的結果。因此,我們應當仔細分辨,選擇「圓滿」、「有意義」,與「悲傷」和認命相反的生活,因為這樣的生活「慢慢地」就會成為「習慣」,其後果將「使我們心靈麻木」。教宗所指出的生活,是使命的生活,呵護眾人的生活,拒絕引人陷入「隨波逐流和養尊處優」的「世俗精神」。
因此,我們要走出去,追隨胡尼佩羅·塞拉神父的腳步,把基督帶給眾人。聖人在饑餓、疾病、罪惡中注視了苦難的人類。我們要向苦難中的人「宣講一位父親的瘋狂,這位父親打算在他們額頭傅上希望和得救之油」。教宗指出,「基督徒在走向萬民的使命中品嘗了喜悅;基督徒在前去宣講的邀請中獲得了喜悅;基督徒在前去傅油的召喚中更新和實現了喜悅」。
教宗繼續說,在召叫人履行使命時,「耶穌沒有提供一份此人『留』那人『去』的選擇名單。使命不是出自一個精心策劃的項目,而是源自一種感受到被尋找和治癒、被尋得和寬恕的生活」。教宗勉勵道:「你們要走到十字路口,勇敢地去宣講,不帶偏見、不存優越,對待每一位失去生活喜悅的人不以恩人自居;你們要去宣講天父的慈悲懷抱」。
教宗最後總結說,「錯誤、欺騙的幻想和不理解,不能定奪一個人的生命。忠於天主的聖潔子民不怕錯,只怕封閉,只怕在精英中僵化,只怕貪戀自身的安危。要知道,任何形式的封閉都是由認命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