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論據
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過去兩星期我們都是談這宇宙如何有條理,我們發現在宇宙中,有一個序,指向兩個方向:一個指向「上游」,另一個指向「下游」。上行方向帶我們到智慧之源,下游方向告訴我們自己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本篤十六世說,我們可以不同意古代前蘇格拉底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一句名言:「最美的宇宙也只不過是一堆被隨意扔棄的垃圾。」
今天我想談談這種種討論帶給我們的三個影響。
無窮力量來自設計師的智慧
人可以去定出一個設計,但要這設計成真卻非容易。這使我想起一個科學家挑戰天主的故事,他宣稱他已據備一切製造人所需的科技,天主接受了挑戰,隨著科學家開始挖泥土,去造他第一個人,那時候,天主對他說:「請且慢!你還未造你的泥土呢!」
一定有人會告訴你他腦海裏有不少精彩的設計和方案,但有多少個會實現?
宇宙不單單告訴我們有一位極明智的策劃者,他還有才能去把設計實現。你只要想想原子彈如何摧毀廣島,你便不難想像宇宙間的能量,是來自一位使人敬畏的力量。設計的是至高無上的智慧;執行的是至高無上的力量。他便是我們那全能的爸爸!!
人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本篤十六世在他通諭「在真理中實踐愛德」(Caritas in veritate : no. 29 )中提到:「人不是迷失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的一顆原子微粒….」其實他是回應自己當年(2005年4月24)就職彌撒講道的一番話:「我們不是進化中偶然毫無意義的產物。我們每個人都是天主特定思想中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到願意、被愛、而且需要的。」
但我們可以從哪裏找到意義呢?就在聖言--聖言成了血肉,萬有是藉著衪而造成的(參照若望1:3)。可是,我們可能對接受耶穌基督還有點保留,我們怕祂會干擾我們的計劃或破壞我們的美夢。「 不要怕!基督知道人心中有什麼!只有祂瞭解!」(1978年10月22日教宗若望二世,就職講道)
每個人的一輩子裏,一定遇上不少人生交叉點,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立即打開那本可以指點我們迷津的書吧,我們可以通過福音這書,和耶穌基督對話,「因為在衪內蘊藏著智慧和知識的一切寶藏。」(哥羅森書2:3) 當聖奧斯定最困惑的時侯,他聽到一把如孩童般的聲音向他說:「拿起來讀(Tolle, lege)。」他便照着做,也從來沒有後悔過。
我們要尊重和照顧創造物
生態運動並不是新興的理念,是天主開始的,創世紀有載:「在起初 … 」又說:「上主天主將人安置在伊甸的樂園內,叫他耕種,看守樂園。」(創世紀2:15)。天主沒叫亞當和厄娃隨他們心意去做,他們必須使用它,不能濫用它。
故此,聖施禮華也曾這樣寫:「上主願意祂的子女,即我們這些已領受信德恩賜的人,宣講創世的原始樂觀—對世界的愛,這就是基督徒的中心訊息。因此,你應時常在你的職業工作中保持熱忱,並熱衷於努力建設現世的城市。」(鍊爐703)
天主用了某種規律去創造大自然,這些規律是應受尊重的。本篤十六世曾這樣寫:「若我們把自然界──當中首先包括了人──視作純偶然或全由進化而決定的結果,那麼我們良心上的責任感便會減弱。信徒在大自然中明認天主創造行動的美妙成果,人可以負責地享用,以滿足他們在物質上及非物質上的合理需要,同時尊重受造界本有的平衡。失去了這看法,人們便會視大自然是一個不得觸犯的禁忌,又或相反地會加以濫用。這兩種態度,與基督徒視大自然為天主創造的成果,大相逕庭。」(在真理中實踐愛德:48)
大自然是有規則的,這個我們不容忽視,否則後果會不堪設想。數不勝數的例子有:伐木公司不斷砍伐森林,卻沒去想補救的方法;漁民為了捕魚而摧毀珊瑚;工廠把大量的污染物投入大氣層;醫生罔顧後果地處方抗生素 ……等等。
本篤十六世於(在真理中實踐愛德:48)繼續寫道:「自然環境並非只由我們任意處理的物質,而是造物主的奇妙化工,自身帶有一個「法則」, 指出其終向及其如何明智使用,而非任意濫用的準則。」
大自然的發生全有它的理由,皆是造物主的旨意,好比人類有分男和女……
科技能使人戰勝自己的身體,對人類當然是一大躍進,但同時也帶來很多誘惑:例如去控制誰該生、誰該死;怎樣設計下一代;怎去「如同天主一樣」(創世紀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