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故事──城口之行
范修女
2014年8月5日,我們一行五人(墨西哥籍何知行神父、陳先進修士,兩位澳門的青年教友和我)去了四川城口。首先接待我們的是一對老年夫婦(三姑夫婦)。他們知道我們要來,於是為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以表達對我們的歡迎及盛情。我們經過一天的長途旅行,臉上早有了倦色。可是當我們看到一對年過花甲的老人親手為我們準備了香氣撲鼻的美味佳餚時,我們的倦意霎時雲消霧散。
在進餐的過程中,三姑細聲細語娓娓道來她童年時記憶猶新的一位波蘭籍傳教士──史拉多神父的故事。
史拉多神父年輕有為,年齡約在25歲左右。神父成熟的人格及傳福音的熱忱深深地影響著三姑、三姑的家庭及當地的教友。三姑的父親是一位忠於教會,忠於信仰的熱心教友,也是一名會長,常常陪同神父翻山越嶺外出傳福音,與神父有著教友與牧人間深厚的感情與友誼。一天神父獨自背著乾糧外出傳福音,結果兩天後沒有返回。三姑的父親及教友們苦苦找了三天,找到的卻是神父的遺體。神父遇害的消息傳開後為當地的教友猶如晴天霹靂,教友們怎麼都沒有想到會發生如此悲慘的事。雖然如此,已成既定的事實,教友們不得不接受這個令人悲痛的噩耗。從此,這個地方失去了一位好牧人,失去了一位關心他們身心疾苦與靈性生命成長的好牧人。在痛失神父之後,這裡的教友們再未曾見過一位牧人來為他們奉獻彌撒、舉行聖事。
神父在教友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寶貴的記憶,就是他那傳福音的矯健的身影和美麗的足跡,以及神父的音容笑貌。從物質存在方面來說,神父永遠地離開了他們,可是神父的精神一直影響著他們。神父在這裡播下了信仰的種子,遺憾的只是後來沒有牧人來澆灌這些種子。
三姑說著說著眼睛不由得濕潤了。
在我們臨走的時候,三姑把我們送到乘車的地方,而且目送了我們很遠才離開。
第二天,我們去了一個偏遠的山區。山區的路途坎坷,花了近三小時的時間才到。我們到達山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望已故的史拉多神父。我們來到了神父的墓地,我有些不敢相信,神父的墓地比我想像的簡單的多,只有一個墳頭,沒有墓碑,更沒有碑文。神父活著的時候是那麼的簡單與樸實,他死後的墳頭更證實了這一點。這樣一位偉大的牧人,在此處長眠,無怨無憂。霎時間,我感到有些羞愧,自嘆弗如,覺得自己猶如發了富貴願而非貧窮願的修女,站在神父長眠的墳旁思緒萬千、淚如雨下。何神父用樹枝制做了一個十字架,然後將十字架穩穩地竪立在史拉多神父的墳頭上。我們圍站在神父的墳旁,在何神父的帶領下,手拉著手做了懇切的祈禱,願史拉多神父在天上永遠享見天主的聖容。
之後,我們到了一位教友家中,有位老人臥病在床。當老人得知來看望她的是墨西哥籍神父,老人感動地不知說什麼才好。後來老人分享道:自從她年幼時領受了聖體聖事之後,再未有機會參與彌撒、領受聖事。何神父毫不猶豫地決定要為老人舉行一台彌撒,一台床前的彌撒,一台非同尋常的彌撒,讓老人終於有機會再次領受耶穌的體和血。後來在彌撒中老人拿出了自己用心保存幾十年的褪了色的經書、念珠及聖像,她這一舉動就是真正的奉獻,也許她自己並未意識到。她的奉獻是對耶穌基督真誠與質樸的奉獻,她奉獻了一顆對耶穌永不改變的心,一顆赤誠的心,一顆閃亮的心。這台彌撒極有意義也極有價值,老人把自己與耶穌的奉獻結合在了一起,使她的奉獻成為永遠為主所悅納和喜悅的奉獻。這個行動也是一個有真正信仰的人對她生命的詮釋──在她的生命中,有主常在。
這裡的教友雖然沒有牧人牧放他們,但是他們信仰的根依然在;他們雖然沒有機會參與彌撒,但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他們的祭台。他們每天的勞苦奉獻就是對主的敬拜和贊美。
四川之行的感恩故事太多太多,實在難以盡述。分享以上一兩件為引起更多人對這個地方教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