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賢
一天,有一自稱無宗教信仰的大學生問我:「有信仰和沒有信仰,有分別嗎?」
我告訴他:「有信仰的人,尤其是天主教,會知道(因信經有載),他死後會怎樣。他知道有兩個可能性:是無窮盡的滿足,或無止境的失望和沮喪。此外,他的信仰會教他如何選揀這兩去向,接着便會教他該怎做才能獲得無窮盡的滿足(通過十誡)。還不只呢,他要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資源,也將會一一提供(聖事和祈禱)。」
死亡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謎,但我們大家,包括你和我,始終有面對它的一刻。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Gaudium et Spes (no. 10)》中提到,儘管身邊事物瞬息萬變,我們始終會被一些問題困擾:「人究竟是什麼?痛苦、罪惡及死亡的意義何在?何以人類做出了這多進步之後,它們仍然存在?人類在付出偌大代價之後所獲致的勝利,何益之有?人對社會可能提出什麼貢獻?人由社會可能期待些什麼?塵世生命完結之後,繼之而來者,將是什麼?」
文獻繼續:「人不獨為痛苦及肉體的逐漸肢解所折磨,其尤甚者是害怕自己永遠消逝於無形。人對自身的完全歸於消滅,對自身的絕對化為烏有,表示深惡痛絕,乃出自人心本能的衝動,這點是正確的。但人性內所有不可能歸屬於純物質的永生的種籽,卻起而對抗死亡。」 (Gaudium et Spes 18)
有了信仰最大的得著,便是再不會被死亡威脅。對那些非信徒,死亡就是句號;對有信仰的,死亡只是一個逗點。耶穌基督己把它由詛咒轉化為祝福。「幾時這可朽壞的,穿上了不可朽壞的;這可死的,穿上了不可死的,那時就要應驗經上所記載的這句話:『在勝利中, 死亡被吞滅了。』『死亡! 你的勝利在哪裡?死亡! 你的刺在哪裡?』」(格林多前書15:54-55)
總的來說,我們可吸取至少三個心得:首先我們必須善用光陰,因我們在世上的生命轉瞬即逝,聖詠90篇 (5-6節, 10節, 12節) 人有如剛出生的嫩苗青草,早晨雖然旺盛繁茂,傍晚割去即「形枯槁」。接着說:我們的壽數,不外七十春秋,若是強壯,也不過八十寒暑;但「多半還是充滿勞苦與空虛,因轉眼即逝,我們也如飛而去」。終在12節便找到結論:「求你教導我們詳數年歲,使我們達到內心的智慧。」求你教導我們詳數年歲,使我們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智慧便是不虛度天主付託給我們的寶貴時光。《魔戒》書中的Gandalf說:「我們只須思索如何利用付託給我們的一分一秒。」
第二個心得就是:即使天主把我們提拔成物質世界的主子,我們也要謹記天主才是整個宇宙的大師、萬物之主。我們可以去計劃,什至應該去計劃,但所有計劃也必須得祂的允許。「好!現在你們說:『今天或明天,我們要往這城和那城去,在那裏住一年,作買賣獲利。』其實,關於明天的事,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你們原來不過是一股蒸氣,出現片刻,以後就消失了。你們倒不如這樣說:『上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就可以作這事或者那事。』」(雅各伯書4:13-15)
至於第三個心得就是:對世俗的牽掛勿過份憂慮。當聖若望保祿二世當選為教宗,他已開始撰寫他的最後遺願,文中有載:「我沒什麼可以留下,請自行處理。至於我每天用的,請妥善地給予恰當的,請把我的私人文件燒掉。」從此可見他為甚麼可以愛天主,為甚麼可以愛人。要是我們能摒棄一切身外物時,即已把自己解脫,能自由去愛天主、忘我地去愛人,將會獲得更大的回報。
就讓我借用一作者不詳的故事作結束,(如果你知道作者名稱,請即電郵給我!)
五歲的珍妮有對明亮的眼睛,樣子秀麗。一天她和媽媽逛街,珍妮看到一串二元五角的膠珠鏈,頓時愛不釋手,便說服她媽媽給她家務,讓她存夠錢去買這條珠鏈,就這樣辛勞了多天,珍妮終於把珠鏈買到了。
她戴着珠鏈上幼兒班、陪媽媽東忙西忙、什至睡覺也戴着,就除了洗澡的時候,只因她媽媽說會把頸變綠色。
珍妮的爸爸非常有愛心,當珍妮上床的時侯,她爸爸必立即從他那至愛的椅子起來,為珍妮講她最愛聽的故事。一天晚上,當他說過故事,他便問:「珍妮,你愛我嗎?」
「那當然了,爸爸,你是知道的啊!小女孩說。
「好吧,那就把珠鏈給我吧。」
「喲,爸爸,請別要我的珠鏈!」珍妮說。「我可以給你Rosie,我最喜歡的洋娃娃,可以嗎?」
「呵,不!親愛的!算了吧。」她爸爸輕輕地吻了她臉頰一下,說:「晚安,我的小乖乖。」
過了一星期又一星期,如是者發生同樣事。每次珍妮也是用別些東西作交換。
再過了幾天,當珍妮的爸爸要說故事時,珍妮坐在床邊,眼露淚光,她已再沒東西和她爸爸交換了。她爸爸再問:「你愛我嗎?」她遲遲疑疑地把那假珠鏈放在她爸爸的手中,但當她爸爸一面拿去假珠鏈,一面卻從口袋裏拿出一藍色天鵝絨盒子,裏面放了一串美麗而真純的珍珠頸鏈。
「實際我早已準備好,」她爸爸說,「只不過我是等你放棄那串假的才給你真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