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晚餐及耶穌受難話劇──從乙年馬爾谷福音聖枝主日取得靈感,並在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修女及Fr. Corrado Roberto的指導下,一眾主日學老師,學生及家長於2015年3月22日上午,在氹仔嘉模聖母堂前地重新演譯了耶穌基督逾越節及耶穌受難的事蹟。 (圖:Oswald Vas/華超權)
澳門聖老楞佐堂2015年4月19日慶祝病人之痊聖母瞻禮
謹訂於主曆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九日(星期日)慶祝病人之痊聖母瞻禮。該日上午九時正將舉行感恩聖祭,敦請澳門教區首牧黎鴻昇主教主禮。彌撒後隨即恭奉聖母像遊行。遊行路線由聖老楞佐堂出發至慈幼中學操場環繞一周,隨即返回聖老楞佐堂。禮儀完畢後,聖堂將設午餐招待參禮信眾,餐費全免。誠邀兄妹姊妹踴躍參與,祈求藉著聖母的轉禱,福佑全澳市民身心泰康。 此外,病人之痊聖母九日敬禮,由四月十日至四月十八日,於每天早上七時半彌撒中進行,敬請留意。 聖老楞佐堂 主任司鐸 周安智神父 致意 2015年3月25日
聖經中「美」的管闚
耶穌的十字架(一) 陳繼容 我國著名學者朱光潛在他那本《談美》的書中有一段這樣說:「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種作品,從倫理的觀點看,它有善惡的分別,從藝術的觀點看,它有美醜的分別。善惡與美醜的關係究竟如何呢?就狹義說,倫理的價值是實用的,美感的價值是超實用的;倫理的價值都是有所為而為,美感的活動則是無所為而為。比如仁義忠信等等都是善,我們不能不著眼到人群的幸福。美之所以為美,則全在美的形相本身,不在於它對人群的效用(這並不等於說它對人群沒有效用)(頁147-148)。
聖言啟航
不可欠缺苦難的聖枝 梁展熙 粵俚有云:「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禮儀慶日都一樣。我們習慣把這主日稱為「聖枝主日」,再加上這主日獨有的聖枝遊行,因此教友們有意無意只把注意力集中於今天禮儀的開始部分。又再加上十分長的福音誦讀,使教友們除了記得他們讀的是耶穌受難史外,大概記不了多少受難史的內容。也許,如果我們棄用上述的簡稱,而重新起用這主日的全名──苦難聖枝主日,我們就會記得,禮儀要我們在這一小時內重溫耶穌在耶京中大約一週(即我們的聖週)的如坐過山車般的經歷,在屈指數天之內,從被萬民擁戴到被全民唾棄。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9)
文德泉蒙席 著 馬六甲老師 羅格奧利維拉於一五二二年或一五二三年生於葡國亞威羅。聖人於一五四七年在果亞遇到了他。那時他大約二十五歲並已在聖保祿學院已經教了三年書,學生都是小孩子,但他沒有讀過很多書,拉丁文也不懂,不過他很虔誠亦是一個品性純良的年青人。
世界現正需要的…
要懂得如何寬恕 先要接受寬恕 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十年前的四月二日,羅馬時間晚上九時三十七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回歸天父家,成千上萬的信徒緊隨他在世豐盛人生的最後數天,很多也因此被感動至歸化天主。教宗在星期六這天與世長辭絕不是巧合,這天是獻給聖母的一天,更是他親自訂為救主慈悲主日的前夕。 第二天,是救主慈悲敬禮當天,教廷國務院副院長萊奧納多·桑德禮總主教主持紀念剛逝世教宗的彌撒,結束前,他向信衆這麼說:「我被委託,向你們讀出剛辭世教宗的一番話,這都是在聖父若望保祿二世明確指引下的留言,我對這任命深感榮幸,但也懷着無限思念。部份內容如下:「對於人類,有時候似乎會迷失及受制於邪惡、力量、自私和恐懼,但復活的天主獻出了愛的禮物,就是寬恕、修和及重新打開通向愛的心…以愛打造心靈,結出和平的果子。世界多需要我們去明白和接受救主慈悲!」
粵華童軍第十二旅及第二十八旅今昔
公教學校童軍實踐社會訓導 葉家祺 澳門童軍活動歷史源遠流長。據澳門童軍總會資料顯示,早於1911年間已經有葡萄牙人從歐洲引入童軍運動,其後的幾十年裡,相繼由葡萄牙和中國大陸傳入,並在澳門發展。期間由於戰亂和種種原因,令澳門的童軍運動未能夠得到穩定發展,斷斷續續,起伏不定,甚為可惜。回顧過去的數十年,相當多的學校均設有童軍隊伍和支部,童軍活動十分盛行。以粵華童軍為例,三十年代在中學內已經組成了四個旅部,盛極一時。
主日福音 — 四旬期第五主日
Christine read the Gospel of St. John 11: 1-45 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patient turns Mingjiao La Paul, live in Bethany, that Mary and her sister Martha lived in the village. Mary is that once used balsam Maguo Fu master, and with her hair, put his feet dry woman; Lazarus was sick of […]
教會需回應時代趨勢
澳門聖老楞佐堂三月八日首辦普通話彌撒 (天亞社訊)四旬期第三主日(三月八日)澳門聖老楞佐堂舉行該堂第一次的普通話彌撒,以回應日漸增加到訪遊澳的非粵語華裔教友需求。 這台彌撒在該堂的小聖堂舉行,由主任司鐸周安智(Jojo Ancherii)神父發起。他原先希望復活期便開始每主日均普通話彌撒,但同屬聖母聖心愛子會、曾在台灣服務的趙松喬神父、甘天霖(Jijo Kandamkulathy)神父和麥利歐(Mario Bonfaini)神父都認為準備不足,現試行隔周下午四時舉行,直到將臨期才改為每周進行。
培聖會4月26日慶祝第52屆普世聖召節
(本報訊)第52屆普世聖召祈禱日將於2015年4月26日下午3時,在主教座舉行大禮彌撒,特別為普世及本澳教區聖召祈求。歡迎本澳各界人士蒞臨參禮,彌撒後並向今年慶祝晉鐸或發願入會白金、鑽、金、銀禧紀念之神職及修道人士們致賀,感謝他們為本澳教會所作的服務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