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救恩史 -- 教會時代 五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教宗庇護十二世
聖若瑟教區中學重返原址 候任校長接受專訪 講述聖中新計劃
文:姚子汶 約10年前,伴隨不少澳門人成長的青洲聖若瑟教區中學(下稱聖中),因校舍與聖若瑟大學校舍合拼而被拆卸重建。經過多年的等待,聖中的新面貌終於誕生,聖中亦終於「回家」,新校園將於下學年(2017-2018年)正式啟用。適逢剛過去的校慶,聖中第六校候任校長喬樹勇(Samuel)接受《號角報》專訪,講解新校舍之餘,更講述了來年聖中第六校的新計劃。
【教區秘書處通告】任免令及委任令
No 8/2017 澳門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任免令及委任令 茲奉李斌生主教諭,公布任免令及委任令如下,四月一日起生效: 任免柴浩東神父望德聖母堂助理司鐸之職; 任免潘保庭神父主教座堂助理司鐸之職; 任免歐明達神父山頂醫院牧靈司鐸之職; 委任柴浩東神父為主教座堂助理司鐸; 委任潘保庭神父為望德聖母堂助理司鐸; 委任潘保庭神父為山頂醫院牧靈司鐸。
教宗清晨彌撒:別在告解亭竊取假寬恕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周二(21日)於平日彌撒中談及修和聖事,強調被寬恕和寬恕人是一項難以理解的奧跡。他指那些視修和聖事為乾洗店的人,只打算將在良心上除去表面的污漬,但其實他們並沒有覺得所犯的罪感到羞愧。
【速食哲學8】為甚麼要關注「歸向心象」?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為甚麼要關注「歸向心象」(透過影像返回現實的動作)?好問題。 先來簡短的回顧。我們探討過,理智的運作有三步驟:領悟、判斷和推理。第一個步驟(領悟)包括三個小步驟:理智從影像或心象(phantasm or image)抽取本質,形成概念,然後理智透過影像返回有形的事物。這透過影像返回現實的動作稱為「歸向心象」。
廢紙皮製十字架 澳大學生校園拜苦路
澳門大學學生會天主教同學會(下稱澳大Catso),上周六(18日)早上於大學校園舉行拜苦路,約10多位學生出席。
【神學入門】第六章:聖經(二)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 聖經的靈感 3.1 定義 聖經的靈感是聖神在聖書作者上所施行的一種魅力或禮物。這靈感反映在聖經的真實性中。靈感的奧秘因此紥根於天主聖神的臨在和行動中,並充滿猶太 — 基督宗教的啟示,也正是聖經啟示的基礎。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教導,「在聖經內以文字記載陳述的天主啟示,是藉聖神的默感而寫成的,因此慈母教會基於宗徙的信仰,把舊約與新約的全部經典,同其所有各部份,奉為聖經正典。因此,這些藉聖神的默感而寫成的書(參閱若 : 20 ; 31 ; 弟後3:16 ; 伯後 1:19-21 ; 3:15-16),以天主為其著作者,並如此的被傳授給教會。(《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11)
【聖言啟航】光 眼 看得見
甲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梁展熙 帳棚節,是猶太人為慶祝秋收的大節日。他們會到處築起小帳棚,以回憶祖先在曠野顛沛流離的日子以及終於踏進流奶流蜜之地的那一刻。節日期間,司祭們會重覆把史羅亞池水灑在聖殿中的儀式(也許是為來年雨季求水的儀式)。帳棚節之後有獻殿節(ḥanukkah),記念猶太地區在主前164年的瑪加伯起義後重光,並在重新清理聖殿後作奉獻禮(類似我們的祝聖)。這節日又稱光明節,因為猶太人會在節日期間於聖殿內外點滿火把,為使耶路撒冷每個角落都映照出聖殿的光芒。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四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 9: 1-41 我們今天從若翰福音中看到一個耶穌治好瞎子的故事。他天生就看不見,沒有人願意接受他。於是門徒們問耶穌說:「為什麼他生來就是瞎眼?是他,還是他的父母犯了罪呢? 」在耶穌那個時代,人們經常把身體上的殘疾和犯罪聯想在一起。然而,耶穌卻轉了一個彎來回答門徒的問題:「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顯揚出來。」耶穌隨後就用將唾沫和了泥巴,抹在瞎子的眼上。當時的人們認為唾液有治療的功效,而從現在的醫學常識中我們也知道,唾液中的某些成分的確具有殺菌作用。另外耶穌使用泥土賦予瞎子新的生命,也幫助我們想起天主使用泥土創造亞當的情景。耶穌告訴那位瞎子去史羅亞水池洗一洗,這是象徵他的洗禮。瞎子被治癒之後,朋友和鄰居們議論紛紛,大家都驚訝那個之前乞討要飯的瞎子真的可以看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