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傳頌主愛至萬代(二)

阮美芬修女 我十四歲那年領洗,因未成年而家人都不是天主教徒,本堂神父怕沒有人跟進我的信仰生活,於領洗前與我約法三章:要加入聖母孝女會,並由會長作我的代母。回應他的要求,我加入了香港李鄭屋村聖老楞佐堂的孝女會, 同時因個人興趣亦加入了堂區的歌詠團。自此,我在體驗上主的愛及服務堂區的路途全力啟航前進。 成為聖母孝女會的一份子,我漸漸學習聖母承行主旨的忠信態度。我最愛在聖堂裡配帶上藍色的頭紗,代表著我是聖母所愛的女兒,被她保護和引領。孝女會每位成員都以不同方式服務堂區,我被派於大瞻禮前負責清潔祭台、刷亮燭台、洗熨神父的領巾及聖爵布。透過以上的服務,使我對聖體產生敬慕之情,繼而使我愛上了隱藏在麵餅形下的那一位。感受到他先愛了我,藉着每天領受他到我心中,我對他的愛日漸增長。在朝拜聖體時常會感受到他是那麼近,常沉醉在他的愛中。每天早上參與感恩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份,領受愛我的基督到我心中,使我整天充滿喜樂和力量。我赴主的約會成了風雨不改的行動,上課前趕往聖堂是清早的第一個行動。 我自幼喜愛唱歌,加入堂區歌詠團不單止使我有機會發展我的歌唱技巧,而且使我能以充滿感情和愛意的歌聲讚美上主。聽到詠唱是兩倍祈禱,使我雀躍萬分!更使我在詠唱時全心、全情投入,常被歌調或歌詞感動得滿眶熱淚。我最愛詠唱拉丁文額我略彌撒曲,四部和聲合唱,往往把人領入了天國神往的境界。但要達到以上效果,歌詠團的每位成員都必須經歷艱苦的練唱,尤其是準備慶節的時候,更是要經過密集式的嚴格訓練。很難相像我們如何能捱過這些艱苦時刻:首先是聲線訓練,重覆又重覆,走音!再重覆。接着每部音要練至純熟、拍子準確、還要唱出歌詞要表達的情感呢。最困難的是要四部合音,指揮及團員都出盡全力,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至四部音合唱達到準確和諧的要求,才算完成。很多時我們練唱至聲疲力盡,還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結果是要加時練習。練唱要求苛刻,但沒有任何人抱怨或放棄,是天主在推動並陪同着我們。我常遐想天使在天上與我們一同詠唱,因為很多時我們歌聲嘹亮,被譬為「天使般」的歌聲呢! 完成了禮儀詠唱後,你可看到我們每人面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一臉滿足感與感恩之情。 為了保持聲音清脆甜美,通常我們是空腹上陣,嗓門才不會被黏住。本堂神父常對我們憐愛有加,會準備好美味的雪糕慰勞我們。緊張的時刻來臨了,我被安排在聖週禮儀中負責獨唱部份。獨自跪在祭台前詠唱禱文,很難以筆墨去形容我當時的感受 :在走向祭台時,心中異常緊張,這是我第一次在那麼多人面前獨唱。當我跪下在祭台前的那一刻,心中即時充滿寧靜的感覺,四週突然變得非常寂靜。我非但沒有感到有任何壓力,反而有一種被揀選的感覺:我被揀選以歌聲去讚美天主,代表信眾去向上主獻上敬禮,因他籍着他的獨生子的苦難,向我們彰顯他的大愛。藉着詠唱,我進入了巴斯掛奧蹟的深層意義: 天主向我及每一個他所創造的人,以基督的自我犧牲,去彰顯他對我們無條件的愛。在詠唱的過程中,我的歌唱技巧進步了,更重要的是我的信仰也加強了。天主的行徑就是那麼出人意表,你祇為他做一件事,他卻給你雙倍的回報,他的唯一要求是——你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愛他而作。 (待續)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香港辛亥遺址疑被拆 約300人要求保育紅樓

(本報訊)香港著名辛亥革命遺址「青山紅樓」, 屬一級歷史建築物。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早前於社交網站揭發,紅樓部分圍牆近日遭清拆,並傳出居民被逼遷的消息,引起社會關注。有團體上周日(19日)到紅樓舉行集會,要求政府將紅樓列為暫定古蹟,集會有近300人參加。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No. 4 /2017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教友結婚須知 『他們不是兩個,而是一體了。為此,凡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瑪十九6) 婚姻是男女二人在基督的愛內,自由地將自己交給對方,願意共同勉力度一個更圓滿的基督徒生活;並在二人的相愛中,傳宗接代,負起教養子女的職責。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2017年四旬期文告 教宗: 每個生命都是一份恩典

(鹽與光訊)聖座新聞室於本月7日公布並介紹了教宗方濟各本年的四旬期文告,主題為「聖言是一份恩典;他人是一份恩典」。教宗指,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是一份恩典,都應受到款待、尊重和愛護。教宗也期勉基督徒聽從天主聖言,祂是激勵人内心皈依的強大力量,將人重新引向天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3】你覺得我有腦袋嗎?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你覺得我有腦袋嗎? 這是很奇怪的問題吧。今天,我將會問幾條很奇怪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著一條大問題:我們其實是如何認識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這條問題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天生是擁有求知慾的動物。我們接收資訊時,我們自然想尋找這資訊的來源,知悉後才選擇接納它。今天,我們會探討認識事物的三種方式,我們會問三類問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五章:語言與神學(二)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2.2 禮儀的語言 禮儀的語言直接基於聖經中禮儀及讚頌的語言。它名副其實代表著基督宗教教義的財富,並在教會祈禱的層面上發展,及主要包含在彌撒、日課和聖事禮儀中。 2.3 神學的語言 在某程度上,神學的語言源於聖經及其敘事語言。由於需要以嚴謹和精確的方式來表達基督宗教的奧秘,神學語言逐漸發展和成長。第一世紀的基督宗教神學家,利用亞利士多德(Aristotle)、柏拉圖(Plato)和普羅提諾(Plotinus,公元205 – 270年)所代表的典型形上學語言。神學家借用一些術語,例如實體或自立體 (英 substance;希臘語 ousia)、主體 (subject;hypokeimenon)、位格(person; hypostasis)、個體(individual; atomom)、本質(nature;physis)、原因(cause;aitia)、潛能(potency;dynamis)、形式(form; morphe)、物質(matter;hyle)等等。 一些作者,特別是新教的作者,如哈奈克(A. Harnack)和利奇爾(A. Ritschl)等,聲稱這種適用於神學的形上學語言,破壞或污染了基督宗教訊息的原始純正性。他們說利用這種語言的基督教神學家,沒有必要將基督宗教希臘化(即是他們允許希臘文化影響信仰)。在現實中,若我們仔細地分析古代教會所作的,我們會意識到教會教父、神學家及教會議會皫神學性與權威性的教學工作,都是要將希臘哲學基督教化。 2.4 教理的語言 教理的語言是一種用來傳遞信仰基本內容的語言,以這種方式所提出的,是最佳的方式來活出信仰。教理傳道員以有系統的方式來解釋信仰,使聆聽者能在生活中變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