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聖體 是整個人與基督相遇。 是受造物與造物主相會。 是門徒親近天上導師。 是病人求助醫治靈魂的醫師。 是口渴者尋獲水泉。 是盲人重見光明。 是去探訪知心好友。 是徬徨迷失的人找到道路。 ❈本書簡介 敬禮朝拜聖體是教會的優良傳統。藉著朝拜聖體,讓我們的生命扎根在耶穌基督內,與祂密切交談,享受溫暖親密的友誼,更熱誠地活出信仰的美好與真諦。
聖大開辦環境科學學士學位課程
(本報訊)聖若瑟大學將於下學年開辦環境科學學士學位課程。該課程已經得到澳門特區政府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批准,並於2017年5月2日的《公報》刊登。
AVE MARIA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速食哲學17】甚麼是中詞不周延謬誤?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今天我們會解說兩條有關中詞的法則。 第三法則-中詞是介紹詞,不能放在結論內。中詞只是橋樑,使小詞(S)和大詞(P)得以接連。它不能出現在總結。縱然原因顯而易見,但也經常和另外兩個詞項產生混淆。比方: 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很窮。 所以,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很窮的哲學家。 在這裡,「亞里士多德」是中詞,本不該出現在結論。
【聖言心語】耶穌聖天節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28: 16~20 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看似互相矛盾。福音中,耶穌的升天看似與復活發生在同一天,但宗徒大事錄卻說是在復活後的四十天。或許我們不該從字面上解釋升天這件事,而應該反省升天這件事背後的含意。耶穌升天是要強調復活的耶穌已經回到天父身邊,與天父同享光榮。簡單來說,耶穌已完成了他在人世間的使命。從這個角度來看,升天就是一種死亡的經驗,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面對,而且不願意談論的。從人類的角度來說,「死亡的經驗」意味著生命的結束,所擁有的一切也都將消逝,這是人類害怕死亡的來源。
第七章:聖傳(三)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 聖傳與信仰的規則 3.1 宗徒傳教的保存和傳授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Dei Verbum)中教導,「以特殊方式表達於默感書上的宗徒宣講。曾以連續不斷的繼承得以保存,直到時期屆滿……宗徒們所傳授的,包括為善度天主子民的生活,及為增加信德有益的一切。如此,教會藉自己的道理、生活及敬禮,把其自身所是,及其所信的一切永垂於世,並傳遞於萬古千秋。」 聖神在教會中的行為,是對這種信實之傳授的保證,亦是對幾百年來所傳播中理解的成長。 3.2 聖傳的規管和所理解的方面
【聖言啟航】升天 仍然臨在的離開
甲年耶穌升天節 梁展熙 「升天」的意思是甚麼呢?中文的翻譯,由兩個概念組成:「升」+「天」。前者是移動方法,後者是目的地。然而,外文較單純,只有一個概念:上升(the Ascension)。那麼,從字譯而言,中譯似乎是增加了一個原本並沒有的概念,但從意譯而言,這增加又好像是補充了原本的單純。 在閱讀《宗》就耶穌『升天』所作的描寫時,「天」作為目的地,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宗》寫道:「耶穌…就在他們目睹下,被舉上升。一片雲彩向祂迎上來…。宗徒們向天注視祂上升…」。「被舉上升」、「雲彩」和「向天注視」等,都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耶穌『上升高天』。
聖若瑟大學澳門明愛合辦 2017世界社工日論壇
(本報訊)為慶祝世界社工日,在社會工作局的贊助下,聖若瑟大學聯同澳門明愛於5月20日下午1時,假聖保祿中學禮堂舉辦 2017年世界社工日論壇,約有160人參與。 活動當日出席嘉賓包括社會工作局副局長韓衛先生 、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郭小麗女士、澳門明愛服務總監袁志海先生、澳門特殊奧運會行政總裁蕭宇康先生、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總辦事處總幹事廖秀華女士,以及多家社會工作機構的代表。一眾嘉賓先到台上進行開幕式,為是次論壇掀幕,及後由社會工作局副局長韓衛先生及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狄明德教授先後致歡迎詞。
週三公開接見 教宗:復活耶穌將我們的悲傷轉變為喜樂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三(1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論述基督徒的希望,稱瑪利亞瑪達肋納是「新而最大希望的使徒」。教宗表明天主並不呆滯,並夢想改變世界,且藉著復活奧跡予以實現。
喜見祖國兒童 關懷探訪增城石灘兒童院
(本報訊)愛倫青年中心義工們於5月7日帶著一份愛心,往訪一座充滿童真笑聲的廣東省石化灘兒童院。 義工們甫下車,迎著的是一群開朗活潑的兒童們,「歡迎!歡迎!」一片雀躍快樂氣氛,充盈著整個兒童院內,使義工們不猶然地擁抱著小孩們,撫愛著他們的臉頰,彼此簇擁著進入禮堂內,鼓掌唱歌致歡迎詞等,共同開始了下午的歡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