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俄羅斯Tomsk Catholic Gymnasium學校聯同友校香港華仁書院及九龍華仁書院師生一行20多人,於2018年1月17日上午到利瑪竇中學進行交流。活動開始前,兩校師生先於小禮堂拍照留念,並由利瑪寶中學校監劉家正神父代表學校致送紀念品予Fr. Wojciech Ziolek, S.J.,同時嘉賓也向該校致送感謝咭,以示謝意。
明愛培育「長者服務照護人才」
(本報訊)由澳門明愛高志慈社會研究中心與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合作開辦的《安老院舍前線工作人員培訓課程》,於1月18日在澳門明愛恩暉長者綜合服務中心舉行結業禮,典禮由澳門明愛潘志明總幹事、袁志海服務總監、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邢志紅副院長,及校外進修部李衛燕副主任擔任主禮嘉賓,並頒發結業證書。 典禮上潘志明總幹事勉勵同工學以致用,全心為弱勢人士服務,多關懷聆聽長者需要。邢志紅副院長讚揚學員上課積極認真,期望學員今後在工作中致力提供優質的服務。
教理圖解 — 信經 五
三位一體(二)
RESPONSUM ACCEPIT SIMEON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李主教推出個人網誌 冀利用網絡與你同行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於本年一月起啟用個人網誌 (www.bishopslee.com),希望藉網絡平台進行福傳,分享一些在教理、靈修上的文章。 網誌共分四部分內容:從聖言內容開始,「每日聖言分享」和「主日講道」分別講授平日和主日的道理;「靈修與勵志」則是李主教親自撰寫或一些在網絡上有意義的文章和短片分享;「神學與哲學」首先會連載由西班牙納瓦拉大學 (University of Navarra) 出版的《神學入門》教科書文本,目前由本報翻譯中;「你問李答」是一個網絡上能與李主教直接互相交流的平台,讀者如有一些信仰問題詢問,可以直接在這個網頁上提問。李主教並會揀選精彩的提問回答並置於首頁中。 誠如李主教在首篇網誌「與你同行」中表示:「這網誌主題是『陪伴你,與你同行』,意思是藉著這些內容:聖言分享、講道、靈修或勵志文章和短片、哲學和神學節錄等,希望能令你感覺到主耶穌基督陪伴你,與你同行;我也會陪伴著你,與你同行。」
素未謀面不減送上關愛 澳門首辦「聖誕愛心願望樹」活動
(本報訊)澳門及香港一些堂區在聖誕節前舉辦「聖誕愛心願望樹2017」,為澳港地區,以及海外的基層人士送暖。大會本月6、7日,分別於慈幼中學和花地瑪聖母堂,舉行兩場的「相聚一刻」活動,讓澳門有需要幫助的陌生人願望成真。 何謂「愛心願望樹」? 「聖誕愛心願望樹」已是第二年於香港舉行,今年更引進到澳門本地,讓更多人分享聖誕節的意義與溫暖。大會透過社福機構服務使用者、學校、堂區等,邀請有需要的人,以「許願天使」的身份,寫下自己希望的聖誕禮物(禮物願)或代禱願望(祈禱願)。
聖教會的訓導權和禮儀改革(3)何謂禮儀?
文:文祖賢神父 譯:何紹玲 現在就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禮儀上吧。 「禮儀」一詞有甚麼意思?「禮儀」(liturgy)一詞來自希臘文leitourgia,意即公民為國家擔任的公開職務、工作,或服務。在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又稱《七十賢士譯本》 Septuagint),leitourgia 被用來指古代的司祭在聖殿中的公共服務(例如可參照《出谷紀》)。 這詞的解釋一直沿用至新約。例如:匝加利亞「供職的日期」(ai hemerai tes leitourgias autou)一滿,就回了家(路1:23)。「現今耶穌已得了一個更卓絕的職分(leitourgias,譯作拉丁文 ministerium、英文ministry)。」(希 8:6)——耶穌基督,新盟約的大司祭,表現出一個比在聖殿中更好的公共職務。
從黎巴嫩的觀點看 基督徒在中東扮演的重要角色
文:天新社/援助有需要教會 譯:姚子汶 黎巴嫩教會正努力援助當地的150萬敘利亞難民,當中大部分為穆斯林。耶比爾(Jbeil)的馬龍尼禮教會(Maronite Eparchy)奧恩主教(Bishop Michel Aoun)早前向「援助有需要教會」(Aid to Church in Need)分享這方面的成果。 奧恩主教於貝魯特(Beirut)聖神大學教授聖事神學,並為黎巴嫩天主教主教及明愛團體擔任聯絡人。他早前到訪美國紐約時,談及當地教會在援助150萬敘利亞難民的角色,因難民的湧入為一個人口只有450萬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以下是奧恩主教接受訪問時的內容。
菲律賓黑耶穌雕像遊行長達22小時 當地司鐸:帶人靈走近耶穌的愛
(綜合梵蒂岡電台、馬來西亞先鋒報訊)菲律賓天主教會1月9日慶祝「黑耶穌」節日,並在首都馬尼拉基里諾大看台(Quirino Grandstand)舉行一年一度的傳統——黑耶穌出遊,料600萬名信友參與遊行,今年歷時比往年長達一倍。 大批信友早在1月8日齊集起點,約逾千名信友排隊親吻聖像;9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及後隨即舉行出遊。隊伍最後在10日清晨3時(即起程後約22小時)才完成遊行。他們當中包括男女老幼,他們邊走邊喊叫「納匝肋人萬歲!」這尊雕像從其原址托倫蒂諾的聖尼各老(San Nicola da Tolentino)堂,遊行到基阿波(Quiapo)堂。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二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谷福音1: 14-20 上個主日我們藉由兩位門徒的召喚,來思考上主召喚的本質,也思索上主對我們每一個人召叫的方式。今天的馬爾谷福音當中,我們再次看到耶穌召喚門徒,以及門徒們的回應。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召喚以及隨之而來的挑戰;第二、對於召喚的回應。 首先,一開始我們看到,若翰被逮捕了。「逮捕」這個詞依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被交出」,這個關鍵詞在接下來的許多個世紀裡被耶穌本人、耶穌門徒以及許多其他的人不斷沿用。耶穌以宣講天主的福音開始他來到世上的使命。「時候到了,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你可以這麼說,整部福音所要傳達的訊息,都可以被這幾句話所涵蓋。更進一步說,「天主的國」不是一個處所,而是關係的網絡。隸屬天國的人,是接受耶穌所給予的生活願景,並依照這個願景實際生活的一群人。我們要如何進入這個國度呢?「悔改並信從福音吧。」「悔改」在此並非僅是懊悔逝去的過往,還牽涉徹底的轉變、生命走向與孰輕孰重的改變。這轉變包含相信福音,不僅是單純接受耶穌或教會的教導,更需要義無反顧、全心全意的承諾耶穌並投身其中。如同人們許下美好的婚姻誓願般,無論未來是好是壞都要全身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