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文化的衝擊下,青少年在持守純真方面面對重重挑戰,而父母在其中擔當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需要勇於與子女談論性愛話題,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觀念,並促進親子關係。因此,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下稱生委會)惜身文化組推出全新動畫短片系列「惜身學堂」,透過溫馨的家庭日常情境,協助家長與子女開啟性教育對話,從愛與生命的角度理解性的美善,認識「貞潔」的美好。本系列短片共有六集,內容以天主教信仰為基礎,涵蓋父母與子女談論性話題、性別與身體的成長、戀愛與貞潔等主題,引導家庭在愛與尊重中建立健康的性價值觀。
2025年現代人的苦路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教友協進會將於今年聖週五(2025年4月18日)早上十時,在松山舉行「現代人的苦路」戶外拜苦路善功。如往年一樣,全體信友屆時將在十字架的前導下,由二龍喉公園起步上松山,沿途分五站停留,且透過聆聽聖言、祈禱、歌唱,默想耶穌在苦難的情景,反思現今我們所面對的各種社會問題。
在急切需要時的天使 醫護環境中的社會工作者
文:1, 2何鍾建、2郭駿謙1聖若瑟大學 健康科學學院2聖若瑟大學 澳門社會發展觀察中心 想像一下,35歲的林先生被診斷出罹患胰藏癌,並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這消息有如洪水般突襲他。林先生曾經是一個精神十足的丈夫和父親,但現在卻面臨殘酷的現實。他的妻子努力撐起這個家,而他們五歲的兒子則天真地問一些連他們都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帳單堆積如山,令人身心俱疲;這對夫婦迷失在醫學術語和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中。除了化療和止痛外,他們還想得到其他的支援與幫助,因此,林先生的醫生轉介他們去見醫務社工。
2025年大耶穌出遊 合共過百朝聖者參與訪澳:場面壯觀且震憾
(本報訊)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苦難善耶穌(俗稱大耶穌)聖像出遊在每年四旬期第一主日(上週末、3月8及9日)舉行。一如既往,澳門苦難善耶穌會在出遊前(2月27日至3月9日)均舉行九日敬禮,又在聖灰星期三後的週六(8日)舉行「耶穌五傷瞻禮彌撒」、提前主日彌撒、出遊前中文講道、光之遊行、出遊後葡文講道,以及「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今年的敬禮一如以往,吸引大批信友參與,聖像出遊亦有大量巿民、旅客圍觀。
藉着領受聖灰,開展四十天回歸天主之旅
(綜合報道)上週三(3月5日)是聖灰星期三,亦是四旬期的開始,各堂均舉行多場彌撒,並在禮儀中施放聖灰。 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當晚七時,在主教座堂主持聖灰禮儀。他引用當日的讀經,指出四旬齋期一個認清自己、回歸天主的旅程:「聖灰禮儀提醒我們是來自灰土,將來亦要回歸灰土。」
聖羅撒英文中學成功舉辦傳承中華文化日活動
聖羅撒英文中學小學中文組早前2月15日在校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傳承中華文化日」活動,以「文化傳承播希望,千年薪火照童心」為主題,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們深入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認同感。
管風琴即興入門短期證書課程結業
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開辦之「管風琴即興入門短期證書課程」上週六(8日)圓滿結業,學員獲益良多。
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舉行禮儀 帶領師生一同開始四旬期
四旬期是復活節前的四十日準備期,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舉行了一系列活動,以提醒師生們準備身心,善度四旬期,好能迎接復活佳節,紀念基督戰勝死亡,帶來逾越希望。
【澳門朝.遊】聖母誕辰主教座堂:信仰和堅韌的活見證
文:Vítor Teixeira 聖母誕辰主教座堂,現為澳門教區主教座堂,是澳門宗教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標,其起源可追溯至十七世紀初。在澳門,主教座堂又俗稱為「大堂」,更有「大廟」之稱,全因昔日澳門的華人稱天主堂為「廟」,便將「大堂」稱為「大廟」,其前地則為「大廟頂」。今天的澳門街,仍有人稱之。
身處在世界有毒的塵土中,聖灰提醒我們是誰
(梵蒂岡新聞網訊)普世教會上週三(5日)進入四旬期,聖座聖赦院院長、教宗的代表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當日下午從阿文蒂諾山丘聖安瑟爾莫堂出發,進行懺悔遊行至聖女薩比娜大殿。參加禮儀的有羅馬的樞機、總主教、主教、聖安瑟爾默堂的本篤會會士,以及聖女薩比娜大殿的道明會會士和一些信徒。遊行結束後,德多納蒂斯樞機在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彌撒,並舉行降福和施放聖灰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