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浩東神父耶穌聖心司鐸會譯:黃芷筠 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在四旬期第五主日,我們開始了這個禮儀時期的新階段。過去的主日較多聚焦於罪惡與補贖;然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默想耶穌透過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性死亡,所成就的寬恕和救恩。
天主教澳門教區舉行候洗者考核傅油禮
(本報訊)為準備候洗者在復活節接受入門聖事加入教會,並加強其教會感,天主教澳門教區上週六(3月29日)四旬期第四主日前夕,假主教座堂舉行舉行「候洗者考核傅油禮」,由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持,各堂區主任司鐸襄禮,一眾來自各堂區將於今年復活節領受「入門聖事」約90位候洗者、其代父母及各堂傳道員一同出席。
美演員訪問中談四旬期反思:沒有人不被救贖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美國天主教演員馬克.華伯格(Mark Wahlberg)接受霍士新聞訪問,談及四旬期。他認為任何人想要在四旬期與天主和好,都應該抓緊機會:「我覺得沒有人是不被救贖的。天主知道你的心,也知道你是否真誠渴望彌補,並改變你的生活。」
【心遇聖言】迷途的兒子
文:文祖賢神父譯:黃芷筠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又稱為喜樂主日(拉丁文Laetare,意即:喜樂、歡欣),因為今天的主題提醒了我們:天主無限的仁慈和忍耐。我們歡欣喜樂,是因為在我們軟弱或失敗時,我們的天主聖父仍然在等待我們——回頭歸向祂。
【澳門朝.遊】聖老楞佐堂:跨文化尊重和包容的象徵
聖老楞座堂(Igreja de São Lourenço)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築之一,也是天主教會在遠東地區存在和影響的活見證。此聖堂也是其中一所盛載着澳門葡萄牙族群悠久歷史的聖堂,也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聖堂之一。
《竹.木.經.心》的書藝與《鉛起》的歷史 紐曼樞機藝文館舉行五週年聯展開幕
(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訊)為推動本地藝文發展,加深大眾對中華傳統文化及澳門教育歷史發展認識,澳門教區演藝文協會及澳門紐曼樞機藝文館於3月15日舉行《竹.木.經.心——書法藝術展》暨《鉛起——澳門慈幼孤兒院印刷館文檔展》聯展的開幕禮。
聖德蘭學校舉行康體競技日
聖德蘭學校上週六(15日)上午舉行了「康體競技日」活動。活動透過體育運動,鼓勵學生鍛煉身體、享受運動樂趣,並促進同學間的友誼,營造校園團結和諧氛圍。
利瑪竇中學幼稚園舉辦專題研習開放日
利瑪竇中學幼稚園於2024/2025年度成功舉辦「綠『惜』家園」專題研習開放日,吸引大量師生及家長參與。活動旨在提升環保意識,鼓勵珍惜地球資源。
【世界朝遊】 長崎與澳門(上)– 傳教、殉道和封齋期的天婦羅
文、圖:白海豚 2016 年的電影《沉默》中,有一幕重現了澳門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堂,讓不少澳門觀眾倍感驚喜。這部電影的主軸,正是講述耶穌會士從澳門啟程前往日本長崎,調查當地耶穌會士叛教的情況,並最終親身經歷一系列教難和內心的掙扎。時至今日,在參觀長崎的朝聖地和博物館時,「マカオ」(澳門)常常出現在各大展板上。一連兩期,我們將淺談日本長崎的傳教、教難,以及長崎與澳門教會數百年來的歷史聯繫。
四旬期避靜第八場默想 每一個愛的行動都有無窮的價值
(梵蒂岡新聞訊)3月13日是教宗方濟各當選的12週年紀念日,教宗府講道神師帕索里尼神父帶領聖座部會首長進行四旬期避靜的第八場默想。在默想的開始,講道神師特別祝願住院治療的教宗,向教宗表達感激和孝愛之情。以下是第八場默想的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