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劇社為聖安多尼堂頤老之家及該堂主日學呈獻木偶劇鼓勵兒童細聽祖父母的故事 (本報訊)聖安多尼堂頤老之家與夢劇社多年來合作無間。早前在10月23日,夢劇社的義工團體特地前往頤老之家,為長者、長者家人,以及聖安多尼堂主日學師生們送上兩場木偶劇《故事小販》。
教宗主持追思彌撒:我們應不折不扣地愛護、服務窮人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2日)追思已亡瞻禮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在講道中以「等待」與「驚訝」這兩個詞總結了當天禮儀選讀的經文。
【神修】(1) – 基督宗教的神修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譯:郭宜芳 我們經常將「神修」(spirituality)及「靈修神學」(spiritual theology)互相交替。有人可能會與其他作家說,雖然「神修」更多的是指實際的靈性或體驗天主的途徑,但「靈修神學」是指經驗天主那些系統的、學術的反思。然而,兩者都考慮諸聖和神秘主義者的教導和經驗。
【速食神學】(197) – 在哪裡能找到我們罪惡的根源?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罪宗是其它的罪和惡習的來源或根源。聖多瑪斯.阿奎那較喜歡稱它們為「惡習」,因為它們不是行為,而是習慣──惡習。行動了才算是罪。因此,它們與美德,即良好的習慣剛好相反。按聖若望‧加祥和聖大額我略的劃分方式,我們習慣將它們這樣分類(參閱《天主教教理》第1866點):(1)驕傲、(2)慳吝、(3)嫉妒、(4)忿怒、(5)迷色、(6)貪饕、(7)懶惰。
【天主的莊田】方濟靈修反思(2)
文:羅芷芬竹灣聖若瑟靜修院 記得在八月疫情結束後,靜修院邀請了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省會長阮美芬修女來帶領一個三日兩夜的方濟靈修。疫情下每人或多或少身心靈曾被壓縮,渴望藉碰觸基督尋回生命的力量。透過方濟靈修的元素,包括降生成人的基督、獨修、寧靜及聖三,阮修女強調方濟經驗的天主是滿溢的愛,也邀請我們每人親自去經驗。
韓國教會為梨泰院人群踩踏悲劇感到悲痛
(綜合天新社及梵蒂岡新聞網訊)韓國首爾梨泰院10月29日的萬聖節派對演變成大規模人踩人事件,造成至少154人喪生,逾150人受傷。在梵蒂岡,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0月30日)於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特別籲請信眾為受難者祈禱:「讓我們為那些昨晚在首爾因突然發生人群踩踏事故造成的悲慘後果而去世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向復活的主祈禱。」而韓國天主教主教會亦對事件表示深切哀悼。
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校慶活動顯愛心
89載忠誠仁愛榮行主善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校慶活動顯愛心 (本報訊)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奉聖女羅撒和聖方濟.亞西西為主保聖人,於9月30日在校內千禧堂舉行校慶彌撒感恩祭,由校牧文祖賢神父主祭。適逢本年度為創校89週年,學校舉行一連串全校性活動慶祝校慶。
教宗三鐘經:耶穌注視我們,恢復我們的尊嚴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0月30日)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並在念經前的講話中省思了當天的福音,談論耶穌與匝凱的相遇(參閱路19:1-10)。教宗將重點放在耶穌與匝凱的目光上:那時候,個頭矮小的稅吏匝凱為了看清楚耶穌「是甚麼人」,所以爬到了一棵樹上。
教宗諸聖節三鐘經:真福八端是聖人們的身份證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二(1日)諸聖節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在唸經前的講話中,他反思了當天福音的內容。福音記述耶穌向門徒和群眾宣講真福八端(瑪5:1-12),教宗解釋道,真福八端可以被視為聖人們的身份證,事實上,是在講「一個逆流而上的生活」。比如耶穌說,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祂指的是「那些製造和平及為製造和平而奮鬥的人,和平的締造者」。建設和平,就如每個建築,需要投入努力、合作與耐心。
教宗接見修生與司鐸:司鐸必須親近子民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10月24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在羅馬讀書的修生和司鐸。在回答有關具體的慈悲行動時,教宗表示,有必要去學習表達親近和溫柔的肢體語言,這也適用於講道。教宗談到三種語言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成熟:理智的語言、心靈的語言和雙手的語言」。教宗提醒修生和司鐸要學習用這三種語言表達自己:「我思考我所感受和所做的事情;我感受我所思考和所做的事情;以及我做出我感受和我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