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an Frawley Desmond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曾經是三藩市知名社會人士的安.米勒(Ann Miller)1989年離開在俗生活和10名成年子女,加入加爾默羅會成為聖三的瑪利亞若瑟修女(Sister Mary Joseph of the Trinity),度隱修生活。她的子女中,有些難以接受,有些卻喜樂地面對媽媽的決定,30多年來,多次到隱修院探望媽媽。修女近日離世,享年92歲。
國際 World
兒子晉鐸後,父親跟隨成為執事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艾力克·賽茨(Eric Seitz)去年8月8日在美國法戈(Fargo)教區晉鐸。兩個月後,他的爸爸本·賽茨(Ben Seitz)也完成多年的心願,被祝聖成為執事。艾力克神父指,雖然他比爸爸早加入修會,但爸爸神聖的榜樣培育他的信仰,令他想成為神父。
首屆「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下月舉行 教宗:上主派天使來安慰孤獨的我們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訊)今年7月25日將是首屆「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聖座新聞室週二(22日)公布並介紹了教宗的視頻訊息。教宗在訊息中表達的心願和鼓勵,強調願「每個祖父母、每個長者,尤其是在我們當中最孤獨的人受到天使的來訪!」教宗說,期望長者們能如同耶穌的外祖父聖若亞敬那樣,他因膝下無子而被團體遠離,但上主卻打發天使來探望他。「即使一切看似黑暗,如同這段時日的疫情那樣,上主仍繼續打發天使來安慰處於孤獨的我們,再三對我們說:『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瑪28:20)」。
教宗公開接見:傳播福音要求我們行走在不曾預料的道路中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23日)在聖達瑪索庭院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上週結束了一年來有關「祈禱」的系列後,他開始講解聖保祿的《迦拉達書》,從而開啓了新一輪的要理講授系列。
服刑人晉見教宗:感謝你帶給我們希望
(梵蒂岡新聞網訊)羅馬雷比比亞監獄第三區的12名服刑人於週一(21日)帶着一籃麵包來到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將這份手工禮物獻給教宗方濟各。他們前一天晚上親手製作這些麵包,正是為了感謝教宗「帶給服刑人希望的禮物」。晉見教宗後,這些訪客參觀了梵蒂岡博物館。
教宗三鐘經:要常懷信德,永不疲倦地尋求上主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20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反思了該主日選讀的福音。《馬爾谷福音》記載,耶穌與門徒乘船渡海,途中狂風大作、驚濤駭浪,慌恐不安的門徒叫醒了安睡於船尾的耶穌;耶穌一叱喝,風浪便停息(參閱谷4:35-41)。教宗把門徒這段驚恐不已的經歷比擬成我們日常的考驗,因為我們遇到考驗時也會向上主哭喊,質問祂為甚麼看似沉默、無所作為。
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舉行宗教交談
(梵蒂岡新聞網)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的意大利基地上週六(19日)舉行了一場宗教交談活動。閉幕之際,與會者們一起栽種了一棵橄欖樹,以示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友愛、對話和對黎巴嫩的愛。這項活動的主辦人是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西區指揮官斯卡拉布林(Davide Scalabrin)將軍,活動宗旨是懷着信心和期盼來展望為黎巴嫩祈禱和省思日。後者將於7月1日在梵蒂岡進行,召集人是教宗方濟各。
戰爭不能熄滅在黎巴嫩敘利亞難民的希望
(梵蒂岡新聞網訊)上主日(20日)是世界難民日,「若望二十三世教宗團體」講述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和他們的計劃,他們返回家園的願望以及對一個美好、和平的未來的深切期盼。
第五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教宗:沒認出窮人就會出賣耶穌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新聞室週一(14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今年第五屆世界窮人日文告,主題為「你們常有窮人同你們在一起」(谷14:7)。教宗解釋這個主題的含義,闡明「基督徒若想看到耶穌,用手觸摸祂,知道該轉向哪裡:窮人是基督的具體標記,他們代表基督,讓人見到祂的面容」。
期望能成為屬神的父親,如亡父彰顯天父的聖愛 紐約總教區新鐸祝福當修女的姐姐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按照傳統,神父晉鐸後會給予新鐸祝福。來自美國紐約哈德遜河谷(Hudson Valley)地區的布雷斯林(Matthew Breslin)5月29日被祝聖成為紐約總教區神父。晉鐸後,他把第一個新鐸祝福給予他的親姐姐——殉道者的力量瑪利亞修女(Sr. Mary Strength of Marty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