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天主教教理》頒布 25週年慶典 四個教理專題要點簡報

文:陳思穎、林康政 翻開《天主教教理》中文版的頁1,就是1992年10月11日公布的《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這日子也是當年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開幕日。該宗座憲令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為了出版《天主教教理》,親自撰寫並宣讀的一份隆重文獻。至今,《天主教教理》已落在各地教會的土壤裡,並不斷廻響於今日天主子民的信仰生命中。2017年10月11日,正值《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頒布25 週年,我們有幸得蒙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邀請,以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代表(陳思穎)及華語牧民教理學學者(林康政)的身份,出席於梵蒂岡舉行的紀念活動。   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廿五週年慶祝活動 是次活動於保祿六世的世界主教會廳舉行。當天活動內容包括四個專題講座、聖樂演奏、各地教理書及歷史展覽等,最後教宗蒞臨致辭。大會送贈與會者於9月出版的新書《天主教教理——神學與牧民釋義》。該書由40多位來自意大利、法國、英美、西班牙及德國等地的教理與神學學者撰寫,經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蒙席編輯。 紀念活動開始,大會播放了25年前的兩個片段:一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宣讀和簽署《信仰的寶庫》宗座憲令;另一是教宗於10月15日主日,在伯多祿廣場三鐘經講話中所公告的《天主教教理》,指明它是普世教會作為更新宗徒福傳使命的重要工具。短片播放後,四個專題講座隨即展開,以闡釋這本教理書於今天的福傳與牧民成果。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主持首屆世界窮人日彌撒:伸出援手為窮人提供具體的幫助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1月19日常年期第卅三主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第一屆世界窮人日彌撒,透過主日福音中「塔冷通的比喻」指出人的可惡在於「不行善」。當天,大約4000位需要幫助的窮人,在義工們的陪伴下參加了這台特殊的彌撒。他們不僅來自羅馬及拉齊奧大區,也來自其它國家的教區。彌撒結束後,其中1500人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與教宗方濟各共進午餐。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我們所面臨的危險就是「像那位可惡的僕人那樣行事」,因為「不作任何惡事並不夠」(參閱:瑪廿五26)。「天主不是一個檢票員,檢查乘客是否買票」,而是「一位尋找子女的父親,把自己的財產託付給他們」。那些另外賺了「塔冷通」的人「擁有和天主一樣的邏輯」,他們「為愛而冒險,為他人而投下自己的性命,不接受一成不變的狀況」。只有一件事可以忽略,那就是自己的利益。教宗強調,這是「唯一正當的疏忽」。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方濟各首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而要用行動。」 

1. 「孩子們,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以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壹三 18)。若望宗徒用這些話發出請求,絕對沒有基督徒會對此 視若無睹。這條誡命,由「耶穌鍾愛的門徒」將之流傳至今,把我們經常 掛在嘴上的空談,和我們受召用來自我度量的具體行動,互為對比,其重 要性,因而愈發明顯。愛沒有藉口。想要如同耶穌那樣去愛的人,必須要 以祂為榜樣,尤其要向祂學習愛窮人。除此之外,天主之子愛的方式,眾 所周知,若望更是將之清楚說明,主要奠立於兩座基石:天主先愛了我們 (若1:4, 10, 19),並完全奉獻自己,甚至捨棄祂自己的生命。(若1:3, 16) 如此的深情大愛,我們不能無以為報。即使是無條件地給予,不求任何回 報,這份愛卻點燃人的心,使人只要經歷過它,儘管自己有諸多不足和罪 惡,終究會以愛回報。我們只有盡可能地全然迎接天主賜予的恩寵、讓祂 慈悲的愛進入我們心中,使我們的意志和我們的情感受到鼓舞,去愛天主 和愛近人。唯有如此,那份自天主聖三當中所湧流出來的慈悲,才能啟動 我們的生命,並對有需要的弟兄姊妹,施行憐憫和慈悲善工。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與伊斯蘭國同一房間下 七女生躲床底避難八小時無恙:得聖母的保護

(綜合天新社報道)上月中,伊斯蘭國襲擊伊拉克基爾庫克(Kirkuk),並闖入一間民居作藏身地點;而居住在該民居的七名女生,見狀後立即躲藏在家中床底,長達八小時後幸好安然無恙,她們稱自己得以安全,全靠聖母瑪利亞的幫助。 莫微加神父(Fr. Roni Momika)是北部城市埃爾比勒(Erbil)一個難民營的神師。他上月底接受《天新社》訪問時稱,女生們當時躲在床底時致電給他,並向他實況報導當時所發生的一切:「事發10月21日(星期五),伊斯蘭國闖入我們女學生的家中。」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方濟各:彌撒聖祭是為了聖體,不是照片!拿走手機!

文:Hannah Brockhaus / 天新社 譯:姚子汶 教宗方濟各週三(8日)出席要理講授及接見活動時,責備那些在彌撒中與人交談、看着手機,甚至只顧拍照的教友,稱這些行為都是讓人分心,並將注意力帶離「教會的核心」,即聖體聖事。 教宗說:「彌撒不是一場表演:而是去遇見主的苦難與復活。主,現時,在這裡與我們在一起。很多時我們到那裡[聖堂]周圍觀看,及在神父舉行聖祭時,自己[與朋友]聊天……但這是主!」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駐伊拉克修女:穆斯林對我們很好,稱我們純潔猶如至聖聖母

(綜合天新社、羅馬主場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三年前(2014年)侵佔了道明會(聖加大利納瑟納)修女的修院。三年後,她們重返這個家園,並面對着重建家園及團體的艱巨挑戰。 修女們在8月中的一封公開信中,重述修院各人在伊斯蘭國侵佔後的情況:「三年前某一晚上,我們離開了我們的家園。我們便開始過着流離失所、流亡、質疑的旅程。在流亡的時候,我們經常想着回去、找回我們的房子。我們十分希望能回到這地,重新祈禱、耕種及閱讀。」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母疑似二度出現印度小鎮 學童聲稱在茉莉花香下看到童貞瑪利亞

(天新社 / EWTN訊)印度南面小鎮的一所小學,印度教和天主教的學童均聲稱看到基督和童貞聖母的顯現,伴隨着一股茉莉花香、痛悔皈依之恩寵,以及一名患耳疾的小女孩的痊瘉。 是次疑似聖母顯現的地方位於印度南部基拉拉邦(Kerala)的西南面伊達凡納卡(Edavanakkad)小鎮。小鎮裡的聖安博堂屬於韋拉博利總教區(Archdiocese of Verapoly),而旁邊有一所初小學校。據稱今次的顯現均在兩個不同的日子發生。 當地傳媒報道,這次顯現於9月28日開始,一名名叫琦里希納維達(Krishnaveda)的印度教女學生,因為耳疾到聖堂祈禱,並將少量聖水點在她的耳朵上。後來,她告訴她的同學聖水即時幫助了她的耳朵。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遭伊斯蘭國綁架 敘利亞神父:84天的囚犯生活,玫瑰經給我力量

(綜合報道)來自敘利亞的穆拉德神父(Fr Jacques Mourad)所經歷的,一點也不平凡。2015年5月,他遭到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綁架,被囚禁接近三個月,最終成功逃離,重獲自由,他形容彷如一個奇蹟,並認為是天主的手將他救出。 2015年5月21日,穆拉德神父在修院遭伊斯蘭國的人擄走:「當日,伊斯蘭國的首領從伊拉克派出五至六人,到敘利亞中部城市蓋爾亞廷(Qaryatyn)簽署與伊斯蘭國的協議。」但事實上,他與另一執事被擄去,帶到敘利亞北部城市拉卡(Raqqa),也就是伊斯蘭教法的烏托邦式「哈里發國」(caliphate)之首都,被囚禁起來。 囚室是一個19呎乘10呎的漆黑浴室,如此細小的地方困了他和另外一名基督徒。在被囚期間,每天都會被恐嚇背教或轉投伊斯蘭教:「否則會被斬首。」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網傳本篤十六世彷如「快將熄滅的燈」 私人秘書:全屬虛構!

(綜合報道)早前網上流傳指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身體欠佳,令不少教友紛紛在網上留言,並對榮休教宗的健康與彌留表示關注。但本篤十六世的私人秘書接受訪問,否認流傳的消息。 網上的流傳稱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私人秘書甘斯魏(Georg Gänswein)總主教更新社交網站,指「本篤十六世猶如一盞快將熄滅的燈。他現時與天主、與世界十分平安。他現時走路不能沒有協助,也無法舉行彌撒聖祭」的消息。 事隔幾天,甘斯魏接受傳媒訪問,指有關報道全屬虛構:「這完全是錯誤的!我很想知道這個作者是誰。這兩天我收到很多訊息有關這個消息,指很多人感到十分擔心。這完全是發明出來的。」 甘斯魏隨後又於Facebook分享一張本篤十六世於10月14日與兄長進食早餐時的合照;另外,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reg Burke)亦更新Twitter,分享一張本篤十六世與兩名修女的合照;讓一切流言不攻自破。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早上祝福教廷員工 睡前降福全世界 私人秘書憶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一天

  文:Przemysław Radzyński 譯:Jasmin Yiu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紀念日為10月22日,有國外媒體訪問已故教宗的私人秘書 —— 莫克日斯基(Mieczyslaw Mokrzycki)總主教。他在一次訪問中憶述若望保祿二世每一天的行程。 曾作兩位教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及教宗本篤十六世)私人秘書的莫克日斯基總主教,在接受訪問時,勾起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每天生活:「我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他清晨5時起床,祈禱,以及用冷水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