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岑雅妍醫生 澳門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 生命的誕生實在是很奇妙。從醫學角度上來看:正常的受孕條件,必須具備正常成熟的卵子,活躍及數量正常的精子,卵子與精子於正確的輸卵管位置內遇見及結合,形成受精卵後順利地到達已充分準備好的子宮內膜處著床,繼續分裂發育成為胎兒,如果任何一個部分出現問題,都可能會造成不孕。 「是否有卵巢就一定有排卵?是否有射精就一定有含有發育成熟的精子? 即使卵子及精子相遇及著床了,懷胎十月是否就能順利誕下嬰兒?」答案當然是非也!其實背後還涉及一個複雜的系統 – 內分泌系統。
本地 Local
【神學入門】第九章:人對天主的經驗(三)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3 十九和二十世紀 – 眾所周知,在十九和二十世紀神學的大部分處理和試圖解決人類對天主經驗的這個問題中,基督教的士來馬赫(F. Schleiermacher, 1768-1834)對此作了決定性的影響。在士來馬赫思想的一個主要方面,也很大程度是取決於他的理想主義哲學,就是了解宗教經驗就是主觀的意識(對自己的意識)。當代的新教思想中,主觀經驗自此開始大受歡迎,並聲稱在信德主觀經驗中,已找到基督宗教真理的基礎。這真理也就是信友所接受的。 * 在新教世界中,齊克果(S.Kierkegaard, 1813-1855)是對這主觀主義的方式擁有唯一不同想法的人。為他而言,「主觀性的熱情」是指不讓人對天主之經驗的意識和慾望,降至人類概念上的知識與經驗。
四年任期結束 以色列駐港澳總領事祝願以國與港澳及聖座關係「友誼永固」
文:葉家祺 2018年將迎來以色列國立國70周年。可是,「應許之地」早在數千年前已經與以色列子民一同被天主確立,在救恩的歷史進程上享有特殊的地位。現在的以色列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朝聖地,擁有無可取替的歷史和宗教情操。 以色列駐港澳總領事高史歌先生(Sagi Karni)本月起完成了他在港澳四年來的總領事工作。高史歌在卸任前與本報分享了他這四年來在港澳的工作點滴。他首先肯定這幾年來在提升科技、投資、政府、學術與文化的交流上均有卓越的成效。 其次,2015年以色列駐港澳總領事館與澳門教區合作在玫瑰聖母堂舉辦的《教宗以色列之旅圖片展:「我們都是弟兄姊妹」》也令他對澳門印象非常深刻,為此他特別感謝教區的全力支持。總領事說:「這(圖片展)是我們首次成功地提高了澳門市民對以色列聖地的興趣和意識。」
自然生育與人工受孕的分別
文:鄭桂好 澳門教區婚姻家庭及生命委員會 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和模樣做了男人和女人,衪願意他們二人成為一體;締結了婚姻,讓他們生活在樂園裡;進入家庭生活,並賜予了他們生育繁衍的恩寵;兩性的生育力。人本有的自然生育程序,在現今世代卻有了其他取向,它們有甚麼分別呢?我們一同看看吧! 自然生育法是愛與生命結合的方法;它依靠著觀察天主賜予女性在生理週期的徵狀變化,藉著丈夫為妻子每天記錄而取得其身體資訊,從洞悉她的可孕時期而安排夫婦房事,以達到計劃生育的目標;受孕。何謂女性生理期的徵狀變化?女性在月經後數天便會從陰部分泌出子宮頸黏液(俗稱白帶);狀似生雞蛋白的黏液,一般為期6天,這時期最接近排卵,所以這時期便稱為「可孕期」。只要夫婦把握這時期進行房事,妻子便有機會受孕。當丈夫每天準確記錄體溫和徵狀變化時,不難發現妻子在生理期的排卵日(子宮頸黏液分泌期後首個體溫升高日),若可孕期間夫婦曾有房事而妻子在排卵日後第16天仍未見體溫下降的話,妻子可能已懷孕了,那時丈夫便可給妻子送上一支檢孕棒,與妻子一起見證新生命的誕生了。
花地瑪聖母堂 – 花地瑪朝聖
(本報訊)適逢本年為花地瑪聖母顯現百週年紀念,花地瑪聖母堂於2017年7月5 -17日舉行為期13天西班牙、葡萄牙-花地瑪朝聖之旅。 出發當天何知行神父及一行35位團友準時集合外港碼頭,經由香港國際機場飛往德國,再轉機至西班牙巴塞隆拿,開始在西班牙六天朝聖;參觀了驚世傑作仍在建築中的聖家堂、本篤會修道院的蒙塞拉特修道院、探訪亞維拉的聖大德蘭出生故居,而在西班牙尾站,到達聖地亞哥主教座堂內參與朝聖者國際彌撒和參觀聖雅各伯宗徒石墓,同時觀看到舉世觸目由多位神職人員大力搖晃的大香爐情景,不少團友都大為驚奇!
《號角報》向榮休教宗送禮 本篤十六世回應並送上祝福
(本報訊)為慶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90歲誕辰,《號角報》今年4月準備了一份生日禮物給他,由英文部撰稿人之一Aurelio Porfiri特地撰曲,製成名為《Missa Sancti Ioseph》(敬禮大聖若瑟彌撒)樂譜。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留言表示已收妥樂譜,留言簽署日期為7月11日,當中更送上祝福。此外,樂譜更收到一些專業音樂評論家的讚賞評語。 當中,宗座聖樂系院長、聖母大殿神學院教授美鍚拉克斯蒙席(Msgr Valentino Miserachs),把這份樂譜描述為「經典複調的懷舊回歸」,屬於重新興起特倫多改革時的大師之作。他又認為,歌曲帶有親和感,形容聽後彷如回到家中一般,因為很多現時的音樂,都令我們對這個「家」感到陌生。
【主教公署通告】免任及委任令
CN/16/285/2017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茲奉李斌生主教諭,公布任免令如下: 委任何家輝神父(鮑思高慈幼會)於本年八月八日至二十二日期間,暫代離澳度假的周安智神父,署理聖老楞佐堂主任司鐸職務,直至周神父回澳視事為止; 委任Blazkiewicz Andrzej Bronislaw神父(新慕道之路團體)為氹仔嘉模聖母堂助理司鐸,負責葡語牧靈工作,由本年九月一日起生效; 由於蘇明道神父按東帝汶教區主教要求,已被召回東帝汶教區服務,因此免任蘇明道神父主教座堂助理司鐸職務,由本年八月一日起生效; 由於聖玫瑰學校將會於下一學校年度起暫時中止辦學,因此免任劉炎新神父聖玫瑰學校署理校長之職務,由本年九月一日起生效。 特此公告 教區秘書長 馬嘉道神父 二零一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天主教教理》卷一:信仰的宣認」課程圓滿結束
(本報訊)由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主辦的「教友終身培育課程——《天主教教理》卷一:信仰的宣認」課程,於2017月7月6日圓滿結束。 是次課程共有十個課節,十個課節的主題是由《天主教教理》第一卷的內容中挑選出來,即就是我們宣認信仰所唸的《信經》的內容,例如天主聖三、教會、原罪及永生等教理。
聖經協會舉辦新一期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聖經協會誠意邀請有興趣推動及閱讀聖言的朋友,參加新一期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主題為「宗徒大事錄」。課堂內容包括:祈禱、小組分享(需預習)及每課主題綜合講解。出席率達80%的學員將獲該會頒發證書。 日期:2017年9月14日至11月30日(逢星期四,10月5日放假一次) 時間:晚上8:00 – 9:45 地點:主教府地下禮堂 費用:澳門幣300圓正(該會會員 250圓正);費用包括課本及課程資料 有意者可電郵至macaubiblical@gmail.com或致電/Whatsapp 62381306報名。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小磐石聖經課程源自美國阿肯薩斯州小磐石教區, 由平信徒發起,目的是為回應梵二的呼召對於信友研讀聖經的需要。 它是一個特別為平信徒而設計的聖經課程, 包括個人的讀經,也有團體的分享,以及祈禱和總結講解;結合了個人及團體讀經的幅度,並且包含了教會的教導。
聖家學校教職員工赴西葡意梵朝聖
(本報訊)為讓教師對天主教信仰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親身感受天主的臨在和聖母的慈悲,聖家學校於7月8日至18日組織合共十九名來自該校慕道班的教師及教友老師、家長到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及梵蒂岡展開為期十天的朝聖之旅。 在旅程前,校長林淑華修女先向眾人講解本次朝聖之旅的目的,並囑咐他們善用朝聖機會,懷著感恩及謙卑的心親近天主,在與主同行在車上誦念玫瑰經,以及在參觀的每一間聖堂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