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粵華中學於5月15日星期五第四、五節假千禧館禮堂舉行畢業班祝福禮。因應疫情需要,當天中、英文部畢業班同學均以安全距離整齊坐下,校監孔智剛神父及陳文彬校長皆有出席。在宗教禮儀的部份由校監孔智剛神父主持,孔神父提醒各位畢業同學,不論在遇上甚麼困難,都要時常懷有喜樂與希望,信賴天主的助佑,如此,必定能克服一切困難。
本地 Local
粵華中學舉行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本報訊)澳門粵華中學於5月23日星期六上午假學校聖堂舉行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感恩祭,由何家輝神父主持彌撒,孔智剛神父、余富強神父襄禮,但鑑於現時仍處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慶祝活動首次安排由網上直播。
聖大辦「歷史及遺產研究課程座談會」 支持文遺團體工作
(本報訊)由澳門聖若瑟大學主辦「歷史及遺產研究課程座談會」於上週六(13日)假 聖若瑟大學(青洲校區)鮑思高禮堂舉行。是次座談會邀請到多個本地歷史協會代表及會員出席,當中包括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澳門文遺研創協會、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澳門歷史學會、澳門文物保存修復學會及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通古今之變】 細說晨曦月刊(9)
原著:林家駿主教 我懷念晨曦月刊 院聲社成立距今已有30年,晨曦月刊停辦也足23年了,歲月無數,卻未能把筆者對晨曦的感情抹殺,更不會把深刻在腦海裡的甜蜜印象磨滅。寫到這裡,我依稀的看到那些支持「晨曦」的公教文化界前輩:田耕莘樞機、牛會卿主教、張維篤主教、白英奇主教、石抱璞副主教、牛若望蒙席、麥格斯老師、陳雄為老師、張雅伯老師、呂子莊老師、方豪、陳樹棠、胡友松等學兄,他們已作古人,長伴主傍了,可是他們慈愷的音容,還深印在我們後輩的心坎裡。除了張雅伯老師以外,這些前輩給予「晨曦」的物質支持實在不算多,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去,他們的支持鼓勵是適可的,最貼切的。從反面看去,假若他們對後輩不加以信任,要事事躬親指示,新的一代人怎能成長,怎能站立起來呢?
聖大學生事務長農韻淇:國際生沒有錢吃飯令我感到震憾
在澳門,哪裡可讓我作「十.一奉獻」(1) 聖大學生事務長農韻淇 :「國際生沒有錢吃飯令我感到震憾」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上月發出特別文告,呼籲信友不能轉面不顧受苦的人,而要透過神形哀矜及「十.一奉獻」,以言行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一個月過去了,政府發放的消費咭餘額也可能用盡,但並不代表基督徒關顧別人需要的責任便可劃上句點。 為讓教友能從不同渠道幫助有需要的人,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關社組特別訪問三個機構、團體及堂區,將分為三期刊登,以了解他們的工作。現刊登與聖若瑟大學學生事務長農韻淇小姐之專訪,以讓各教友多了解聖大早前推出的抗疫基金。
熙篤會隱修女:為世界的救贖,我們奉獻生命給天主
專訪熙篤會希望之星隱修院修女「為世界的救贖,我們在這裡奉獻生命給天主」 文:Marco Carvalho譯:寓風 由於新冠疫情,全球均實施各種隔離及檢疫措施,但「隔離」一詞為主教山希望之星聖母修院的十位熙篤會修女來說,肯定不是甚麼新鮮事。熙篤會是澳門目前唯一的默觀隱修會。在過去的四個月,她們不斷祈禱,並透過祈禱來侍奉天主。院長Caterina Mazzarelli修女接受《號角報》專訪,首次對外披露她們的祈禱生活,又稱疫情對於熙篤會隱修女來說,甚麼都沒有改變,但同時一切都改變了。
兩堂區五旬節主日 舉行聖洗禮儀
(本報訊)每年逢主基督復活大慶節前夕或主日,本澳各堂區皆舉行隆重的聖洗禮儀,今年由於新冠疫情關係,故各堂區將聖洗禮儀延後,在不同日期舉行。日前花地瑪聖母堂和聖若瑟勞工主保堂於五旬節主日,首先舉行聖洗禮儀。茲將兩堂聖洗禮儀情況簡述如下:
聖神降臨節的重生日──勞工主保堂的入門聖事慶典
文:方曉依 誰會想到教堂的門會關上? 誰會想到只能透過網上參與彌撒? 誰會想到復活節教會的守夜禮不能舉行成人入門聖事? 世界千變萬化,一場新冠病毒疫情仍未退去,每天看新聞留意各地的疫情訊息:封城、通關政策、限聚令、復工、復課……訊息像無定向風般變化,一不留神,便會陷入世界的漩渦裡!
歐衛道神父獲頒最出色神學博士論文大獎
(本報訊)歐衛道神父(Fr. Aguilar Sánchez Victor Manuel)的博士論文榮獲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2019-2020年度「最出色神學博士論文大獎(Bellarmino Award)」。
慈幼中學校舍擴建動工典禮 優化校園環境設施 照顧學生多元發展
(本報訊)澳門慈幼中學早前(5月24日)舉行「校舍擴建」動工儀式,標誌著該項建築工程已順利展開,為師生打造更良好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活動與學習空間,豐富校園生活,發揮個人成長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