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去淚痕 文祖賢 上星期我們談過地獄猶如監獄,一個把自己關上的囚室,嚴禁任何人和物進入。但我們可選擇相反的途徑,就是把心房打開,去尋找所有真實、善良、美麗事物的源頭,那地方叫天堂。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我們是否準備好去准許祂進入並去改造我們的心?
十二月七日──將臨期第二主日 Paul Yeung /《生命恩泉》 讀經一:依撒意亞 40:1-5,9-11 讀經二:伯多祿後書 3:8-14 福音:馬爾谷福音 1:1-8 我是否喜樂地期待著基督的來臨?抑或懼怕祂突然的歸來? 我們生活在一個最令我們分心的世代。我們被種種的渴望所操控,更多的放縱(娛樂、食物等)、更多的資訊、更多的選擇;凡是滿足我們慾望的,我們都想立即得到。我們以為我們能控制一切,卻其實被我們對享樂、財物、及權力的渴求所控制及引誘著。不幸地,世俗世界成功地騎劫了聖誕節,把這個一年中最神聖的日子變成瘋狂購物的節日。
暑期四川牧靈之旅後記
牧者的魅力 陳修士 墨西哥籍何知行神父是我所遇到的德才兼備的好牧人之一。雖然與他相處的時間非常短暫,但他留給我的印象卻很多很深。在此想分享一二,以表達我對何神父的仰慕與敬愛之情。
當心房永久關上
恐怕你不太熱衷這話題 文祖賢 2014 年3月,教宗方濟各會見曾被義大利黑手黨迫害的家屬,敘談結束時,教宗一邊放下他的筆記,一邊向他們說:「我今天和你們告辭之前,有些說話不吐不快,其實這番話是說給今天沒出席的人、缺席的主角、黑手黨的男男女女聽的。求求你們,改變你們的生活、洗心革面、停止做傷天害理的事。我們會為你們祈禱。我跪下來懇求你們,請你們改過自新吧,全都是為你們好。你們現在過的生活,不會給你們帶來愉快,也不會給你們帶來喜悅,更不會給你們帶來幸福。
要警覺和警惕的是什麼?
十一月三十日──將臨期第一主日 May Tam 讀經一:依撒意亞63:16b-17; 64:1, 3-8 讀經二:格林多前書1:3-9 福音:馬爾谷福音13:33-37 如果早期基督徒被敦促要警惕,這敦促為我們更為迫切…我們很容易變成 「宗教怠惰」的人…慢慢地便會失去了靈性的真實感、我們最終的目標和信仰。
對祭祖的一些實際建議
從「煉靈月」看中國的祭祖(三) 陳繼容 先說給祖先焚燒紙製物品,根據教會的信德,這完全不對,也沒有意思。人死後,再也不需要他們生時在衣食住行和其他方面的供養,他們完全擺脫世間生活的一切羈絆。因為他們從此過的,是天使的生活。正如主耶穌在瑪竇福音中,回答那些否認復活的撒杜塞人的問題時所說的。儘管那七個先後去世的兄弟,都娶了同一個女人做妻子,但將來在復活時,她誰也不屬於。因為當人復活時,會有如天上的天使一樣地生活,他們再也不娶也不嫁(參看瑪22:23-33)。所以,可以想像,他們也不會再有飲食和其他需要。
結賬
跨越那扇門 文祖賢 每每當我電腦的瀏覽器出現故障時,總會出現這一句:“He’s dead, Jim"。 人呼最後一口氣時,旁人也會說出類似的句子。跟着又會發生什麼事?如我上次說過,如果人有信仰,那信仰會告訴他將可以期待什麼。 那信仰說什麼?路加福音(16:19-23)引用了一比喻:「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
教會對祭祖的態度
從「煉靈月」看中國的祭祖(二) 陳繼容 對於中國這種混雜著迷信成份,甚至在某程度上巳經將祖先神化了的祭祖習俗,教會的態度如何?讓我們先引載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有關這方面的原則性指示,《禮儀》憲章第37號這樣說:「只要不涉及信德及全體公益,連在禮儀內,教會也無意強加嚴格一致的格式;相反,教會培養發展各民族優良精神與天賦;在各民族的習俗中,只要不是和迷信錯誤無法分辨者,教會都予以衡量;並且盡可能保存其完整無損,甚至如果真正符合禮儀的條件,教會有時也採納在禮儀中」。
RECKONING
Beyond the door REV JOSÉ MARIO O. MANDÍA “He’s dead, Jim.” That’s the message I get when my browser crashes. That’s what they will say, or something similar, when we breathe our last. So what happens next? As I said last time, when one has Faith, that Faith tells him what to expect.
把夕陽抓住 – 年華垂暮
一天,有一自稱無宗教信仰的大學生問我:「有信仰和沒有信仰,有分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