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希望溜走 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自創了一系列教人如何輕輕鬆鬆而有效的《全浸式游泳》的美國游泳教練:泰瑞・羅克林Terry Laughlin ,堅守自己的一套做人原則:「每個人是可以、也應該常常旨在改善。」當他每次下水前,也會問自己:「今天我可以怎樣改良我的划水動作?」他覺得任何人輕視這點,便屬於他所謂「不治平庸」。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四旬期第一主日)
救恩史的新一頁 天主放下了的弓 梁展熙 每年四旬期的第一主日,讀經的主題都是耶穌受魔鬼的試探。但今年是乙年,福音選讀以《馬爾谷福音》為主幹,而《谷》又是四福音中最短的。因此,禮儀有意無意讓我們同時經驗到另一思想:時代的轉變。
聖言啟航(四旬期第二主日)
信德之父 『殺』子之徒 梁展熙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五)
文德泉蒙席 著 謙遜比才華更重要 1549年6月22日,沙勿略寫了以下的一封信: 「安多尼高美士啟:你應該要以仁慈、友情和愛心去對待方濟各會及道明會的各位修士,因為對他們來說,你應是一位很熱心的長者。
聖言啟航
痲瘋之真患 在無伴終老 並孤獨一生 梁展熙 時至今日,學界已幾乎一致同意,聖經中的「tsāraʿaṯ」和「lepra」(分別是希伯來語和希臘語,即今天讀經一和福音中所提及的皮膚病)並非我們一直認定的痲瘋病,而是泛指多種具傳染病的嚴重皮膚病(詳見今期《信訊》的「古經今讀」)。我之所以指出這點,並非想說古時身患此類病症的以色列人並不悽慘。相反,正正因為他們所患的,本非絕症(雖然仍是具傳染性的嚴重皮膚病),卻竟因上主之名被逐出家園、獨自在外生活。
加俾額爾之旅
陝西遊記(五) 陳遠霆 經幡飄揚處 清晨,半醉未醒,身處城市之中,望著灰藍色的天空,這不是西安嗎?在車水馬龍的南大街我忽然驚覺登華山好像一個世紀以前發生的事,如非小腿肌肉酸軟得要拐步前行,我那知道一天之中原來可以混雜這麼多樣的感覺,實在是匪夷所思。在西安還有大概七十二小時的今天,可看的其實還有很多,還足以讓我們拐著進行歷史宗教文化的一天遊。
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光榮天主而做。
Shiu Lan / 生命恩泉 二月十五日──常年期第六主日 讀經一:肋未紀13:1-2, 45-46 答唱詠:聖詠32:1-2, 5, 11 讀經二:格林多人前書10:31-11:1 福音:馬爾谷福音1:40-45 聖保祿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光榮天主而做。他教導我們該效法他,就像他效法基督一樣
當伯多祿巧遇基督
你在逃避什麼? 文祖賢 著 何紹玲 譯 在羅馬城外的亞壁古道(Appian Way,羅馬一古老道路)上,有一座叫Quo Vadis的教堂。這教堂由樞機主教巴貝里尼(Cardinal Barberini)建於17世紀,為的是紀念耶穌時代的一個故事。話說一天聖伯多祿為了逃避羅馬的迫害,路過亞壁古道,卻碰到他的老師,於是他便問耶穌 “Domine, quo vadis?”「主啊,你要去哪兒?」天主答他說:「我來是再一次被釘上十字架 “Venio iterum crufigi”。」
宇宙大爆炸之引發者
「沒有東西能在自己存在前,自己創造自己」 蔡耀新
羅馬朝聖有感
教宗方濟各:「我常常想中國,我也愛中國。」 安德肋 今年復活節前夕,我很榮幸見到教宗方濟各,也很榮幸有這樣的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快樂朝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