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我是一個回教徒(1)

我佩服天主教因為… Tamer Nashef 讓我用一個秘密來開始這篇看似「告解」的短文:我非天主教徒,也不是什麼基督徒,我是一個世俗的穆斯林,是個酷愛閱讀哲學及歷史的人,對正確的真理,保持堅定不移的决心,那怕它違背普羅大衆一般持有的信念。 我在過去幾年,悉心研究基督信仰的歷史,尤其中世紀的天主教會,卻驚訝地發現,我們過往認識的天主教,實際上是被一些反天主教的偏見言論誤導了。在西方和中東,大多數人也認為天主教會抑制了科學、理性和知識,但事實剛剛相反,我找到的結果卻証明他們不只不會抑制,反之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會從世俗的方向、用科學的角度和極尊重人的理性去分析一切。更令人吃驚的是,中世紀黑暗時代在智力方面,並不如記載中那麼貧瘠。這時代並沒完全停滯,社會也沒有被迷信充斥或被一般哲學家打壓;反之,常常舉辦甚開放的學術及智力辯論的大學,便是在中世紀盛期產生的。十二及十三世紀的天主教科學家,全都忠於基督信仰和科學,就是他們奠定了當時的科學革命,就是因為當時出版了兩本書而引發這場革命,其一是尼古拉·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另一本便是安德雷亞斯·維薩里的「人體的構造」,其實是證明這場革命並不是創造力突然爆發,而是一場從中世紀盛期已開始的智力延續。同樣令人震撼的是中世紀的天主教神學家和哲學家如何努力不懈地綜合理性和信仰。故此,多年的深入研究使我尊敬甚至敬佩天主教會。我在開始時已說過,我來自世俗的阿拉伯家庭,我們會為了找尋真相,不會被任何先入為主的概念左右我的觀點,更不會理會普遍持有的信念。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1440個機會

英勇的一刻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有沒有聽說過「英勇的一刻」呢?它是聖施禮華自創的詞語,這簡單的措辭說明了他許多的教導。讓我先講述此措辭的來源。 「英勇的一刻。要準時立刻起床!不要猶疑,憑著一個超性的念頭,馬上起來!英勇的一刻,如此,你找到一個能堅強你的意志,而不傷身體的克己。」(《道路》206) 為何要「英勇(heroic)」?因為當教會調查某人的一生是否活出聖人的生命時,祂會注意兩件事: 1)這個人有沒有以英勇的態度活出美德呢? 2)有沒有人透過他/她的代禱而獲得神恩(例如:奇跡)呢?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若瑟修院 慶祝聖母升天節 及 男青年司鐸聖召聚會

2015年8月15日(周六) 下午4:45 – 6:30 聖若瑟修院聖堂 - 唱晚禱及隆重彌撒(粵語,普通話,拉丁文)歡迎大眾參與 下午6:45 – 8:45 修院宏恩堂-司鐸聖召聚會(粵語,普通話)歡迎15歲以上男青年教友報名參與(名額25人) 晚會內容:邀請多名國藉神父及修士分享聖召修道體驗,綜藝表演,並在聖瑪利亞,司鐸之母的照護中,共渡慶節!(包括晚餐) 聖召聚會報名: 電郵 ssj@macau.ctm.net 或 傳真2831-2455 聯絡:曹修士 6290-7392 或 葉先生 6355-2795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22)

文德泉蒙席 著 沙勿略的葬禮 安多尼是聖人臨終時唯一在他身邊的人。他在1557年11月4日寫給曼奴迪西拉修士(Manuel Teixeira)的信中講述了情形: 「當時有一個葡萄牙人守在屍旁,我便去聖架號通知船長迪哥亞拉岡(Diogo de Aragão),叫他帶沙勿略的衣服來。他來到了之後,取走了遺物,後來把它們交給巴烈圖神父(Pe. Melchior Barreto)。 有好幾個葡萄牙亦來了幫忙,合力做了一副棺材。又由於茅屋附近的土地有很多積水,他們決定用船把遺體移到島的另一方,在那兒可看到迪奧高彭利拿(Diogo Pereira)的船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看人勿論出身 梁展熙 「臭罌出臭草」(或坑),或者「我呀爸係李剛」,前者乃廣東俚語,後者屬年前新聞用語。前者多出自腰纏萬貫者之口來侮辱窮家子弟(這至少是我從電視劇中得到對該句的印象),後者乃出自新聞界然後平民百姓取而揶揄當下社會中依恃父祖權勢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兩者聽起來直接關係不大,但至少有一點共通:你的家庭背景如何,你的身份際遇也必如何。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主業團成員每天的生活(2)

永不止息的學習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受聖保祿的教導影響,聖施禮華指出靈修生活就有如做運動,欲參與這運動的人需要:1)合適的食物和養料 和 2)足夠的鍛煉。今天我會講述第二點。 聖若望保祿二世說過「成聖的訓練」的需要性。在教會內,有很多「服務供應者」提供這類訓練,主業團就是其中之一。聖施禮華教導我們,信徒欲效法或肖似基督需要整個生命來成就。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到:「做基督徒(being a Christian)」的實際意思是 「成為基督徒(becoming a Christian)」──直至死亡來臨前,這學習應永不止息。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簡介

(梵蒂岡電台訊)2015年6月18日,聖座新聞室召開記者招待會,公布並介紹教宗方濟各關於照料共同家園的新通諭《願祢受讚頌》。 「願祢受讚頌」是亞西西聖方濟各編唱的《太陽歌》中不斷重復的一句話,用來讚美和感謝天主創造宇宙萬物的化工。教宗以這句話作為他論述生態問題新通諭的標題,正是希望我們效法這位聖人把天主創造的宇宙萬物視為自己手足的心懷。教宗不僅分析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源,也提倡「整體生態」、「生態皈依」、作出「以窮人為先」的團結互助的選擇。以下是《願祢受讚頌》通諭簡介: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方濟各沙勿略在東方(21)

文德泉蒙席 著 沙勿略死亡日期之謎 聖人究竟是哪日過世的?到現在還沒有定論。世上研究聖方濟各沙勿略的最權威人士是蘇哈默神父(Fr. George Schurhammer, S.J.),他曾向我透露說,他從事研究聖人生平超過六十年,同時還開玩笑地對我說:「如果有一天,我在天堂遇到聖人的時候,聖人會對我說,我比他自己還清楚他的生平,因為聖人只活了四十六歲。」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一些行之有效的父子溝通心得

Ian Grant 一些來自澳洲駭人聽聞的研究指出:有差不多三分一的男性從沒有和父親交談過;另外的三分一當提及自己時,只會說些令人難堪或嘲諷的說話;最後的三分一就會談些空泛的話題,如運動、電動工具等等,十二人之中只有一人有情緒問題時,會找父親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