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3】你覺得我有腦袋嗎?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你覺得我有腦袋嗎? 這是很奇怪的問題吧。今天,我將會問幾條很奇怪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著一條大問題:我們其實是如何認識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這條問題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天生是擁有求知慾的動物。我們接收資訊時,我們自然想尋找這資訊的來源,知悉後才選擇接納它。今天,我們會探討認識事物的三種方式,我們會問三類問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五章:語言與神學(二)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2.2 禮儀的語言 禮儀的語言直接基於聖經中禮儀及讚頌的語言。它名副其實代表著基督宗教教義的財富,並在教會祈禱的層面上發展,及主要包含在彌撒、日課和聖事禮儀中。 2.3 神學的語言 在某程度上,神學的語言源於聖經及其敘事語言。由於需要以嚴謹和精確的方式來表達基督宗教的奧秘,神學語言逐漸發展和成長。第一世紀的基督宗教神學家,利用亞利士多德(Aristotle)、柏拉圖(Plato)和普羅提諾(Plotinus,公元205 – 270年)所代表的典型形上學語言。神學家借用一些術語,例如實體或自立體 (英 substance;希臘語 ousia)、主體 (subject;hypokeimenon)、位格(person; hypostasis)、個體(individual; atomom)、本質(nature;physis)、原因(cause;aitia)、潛能(potency;dynamis)、形式(form; morphe)、物質(matter;hyle)等等。 一些作者,特別是新教的作者,如哈奈克(A. Harnack)和利奇爾(A. Ritschl)等,聲稱這種適用於神學的形上學語言,破壞或污染了基督宗教訊息的原始純正性。他們說利用這種語言的基督教神學家,沒有必要將基督宗教希臘化(即是他們允許希臘文化影響信仰)。在現實中,若我們仔細地分析古代教會所作的,我們會意識到教會教父、神學家及教會議會皫神學性與權威性的教學工作,都是要將希臘哲學基督教化。 2.4 教理的語言 教理的語言是一種用來傳遞信仰基本內容的語言,以這種方式所提出的,是最佳的方式來活出信仰。教理傳道員以有系統的方式來解釋信仰,使聆聽者能在生活中變得更有效。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常年期第七主日 (甲)

瑪竇5: 38 – 48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今天讀經的重點在於說明聖潔的本質。我們為什麼要追求聖潔呢?因為天主是聖潔的,而我們是根據祂的肖像被創造的。但是,到底什麼是聖潔呢?是花很多時間祈禱嗎?還是每天都去教堂呢?在瑪竇福音中,耶穌繼續教導祂的門徒及群眾,鼓勵我們要做得比舊約律法還要更多更好。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法律 還待 愛

梁展熙 今天的福音選讀是上主日的下半部分,接續著耶穌所說的六個互為對立的對句中的最後兩對。這些對句的格式,是上句以「你們聽說過…」(各有些許變化)開句,下句應以「但我對你們說…」。值得重提的是,人們所「聽說過」的,並非三姑六婆的道聽途說,而是上主確實在西乃山上頒予梅瑟的法律。因此,耶穌以「但我對你們說」來回應上主的法律,就在表明上主法律也屬自己權下。而這權,也只有身懷神性者才可擁有。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五章:語言與神學(一)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中文翻譯:姚子汶 天主的啟示是以人類的語言表達。這是為何神學需要語言。即使也有不能表達的語言,但口語及書面的言語無疑是傳遞已啟示真理的主要工具。我們對天主的知識是類似的,和是以類似的語言來表達。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甲年常年期第五主日):真味真光 還在於愛

梁展熙 近日,與一位未曾訪歐的友人遊了數天比荷小鎮。問他對歐洲小鎮的感覺,友人答謂覺得這裏的夜特別黑。一方面,這裏冬季日短夜長:早上幾乎八時才日出,到五時已日落西山。另一方面,這裏燈少:街上既沒有五光十色的霓紅燈,街燈又無論數量和亮度都較港澳低。終日在這燈火通明的環境生活,自然漸漸對黑夜感到陌生,更對光明愈來愈麻木。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 (1)】為甚麼?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為甚麼? 用這條問題開始我們的主題再適合不過。哲學就是從這平平無奇的發問中誕生的。 或許你會說:「我們誰不會發問這條問題呢。」 是的。任誰都會問「為甚麼」。所有人都想知道他們所見所聞背後的原因。他們想知道事情的原因或成因(causes)。這是人性的一部分。 「那所有人都可以成為哲學家嗎?」 正是!人人皆可以。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故事】中華聖母瞻禮在澳門

保定東閭中華聖母堂 陳思穎 每年的農曆大年初一,我們都聚集上主的聖殿,慶祝「中華聖母」瞻禮。 其實,就只有澳門的天主教會在農曆年初一那天慶祝「中華聖母」瞻禮,其中有歷史的來由…… 「中華聖母」(如圖),是河北省保定城南東閭村大聖堂內供奉的東閭聖母像。東閭是河北省清苑縣的一個村莊,在保定城南四十華里的位置。1900年拳禍之亂時,在華的外籍人士及本地的基督徒成為義和拳的攻擊目標,而在東閭這個地方,相傳聖母顯現,保佑了當地的天主教徒,使他們安然無恙。事後,教友們為感念聖母的庇佑,在村的中央建造一座哥德式的聖堂,成為華北著名大聖堂之一,並由主任司鐸任神父(Giron)聘請一位貞女繪了一幅聖母抱耶穌畫像,名為「東閭之后聖母像」,供奉在祭台背後的牆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