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天主聖三節主日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3:16-18 今天這個節日讓很多神父敬而遠之,因為我們到底該如何使用有意義的詞句描述三位一體這樣抽象的概念呢?雖然我們常說上主是美善的,但無論上主的美善是多麼崇高,我們對於「美善」的理解還是有限的。因此,當我們要討論三個「位格」的含意和相互關係時,就會發現以人類的語言是無法完整表達這樣的概念的。天主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就好像試圖向一位天生全盲的人解釋色彩一樣的困難。儘管我們意識到天主的無限,但日常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事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天主的內在,以及觀察到我們和天主之間的聯繫,因為天主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與我們建立關係。 當我們和別人相處時,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舉止、互動和行為模式,大約知道哪些人是友善的,哪些人是冷酷的。天主在我們眼中是深不可測的,然而我們可以用比喻來說,天主就好比有三個「面具」一樣,三個不同的角色,朝著三個不同的方向。這樣的比喻,不是唯一的解答,而是一個經過努力探索後所得到的領悟。這三個角色分別是聖父、聖子和聖神。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朝拜聖體:終止墮胎的方法

文:Rev. Victor P. Warkulwiz, M.S.S., 聖體聖事是天主教信仰的中心點,因為是耶穌今時今日與我們同在這世上的實証。在聖體聖事中,耶穌延續了他在世界的臨在,並且最完全地應驗了他的話:「看哪,我與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終結。」(瑪28:20 ) 聖體聖事是耶穌對我們的愛,最偉大的表達。耶穌對我們的愛,在聖體聖事中以三種方式表達出來: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18】甚麼是互斥前提謬誤?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今日我們會探討兩個情況:(一)當大小前提均是肯定(第五法則),(二)當大小前提均是否定(法則六)。 第五法則-兩個肯定的命題,不能產生否定的結論;否則,推論錯誤。 我們已知道,肯定前提可以是全稱或特稱: A(全稱肯定命題):每個人會死/所有人會死。(uS + pP) I(特稱肯定命題):一些人是男性。(pS + pP) 現在我們看一個例子。

神學入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神學入門】第七章:聖傳(四)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4. 聖傳與聖經 聖傳與聖經的關係,在脫利騰大公會議前,有時被理解為兩個含有啟示理論來源之間的關係。根據這個想法,聖經中包含啟示的一部分,其餘的可以在聖傳中找到。 脫利騰大公會議教導,啟示的教義是「在書籍和不成文的傳統中,這些傳統都是宗徒們從基督口中所接收,或來自宗徒自己本身,在聖神的指引下,來到我們中間,並一代一代傳遞下來。」(D 783)因此,我們不是處理兩個獨立的來源。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聖神 降臨 充滿

甲年聖神降臨節 梁展熙 聖神降臨節,舊稱「五旬節」(旬=十天),其前身是一個猶太信仰的節日。話說在出離埃及時,在橫渡紅海四十九天之後,以色列人到達西乃山下。在第五十天,「西乃全山冒煙,因為上主在火中降到山上」、「全山猛烈震動」(出19:18),並與以色列立約。時至今日,猶太人仍然慶祝這節日,是為šāḇuʿōt(字義:weeks;有中譯本作:七七節)。說希臘語的猶太人稱之為hē Pentēkostē Hēmera(字義:the Fiftieth Day;即:第五十天)。這亦是基督信仰傳統所採用的名字。 《路-宗》作者所描寫的聖神降臨一幕,其實也充斥著不少舊約的主題。其中之一,就是如上段所提到的盟約。正如猶太人在上主從埃及奴役中解放了他們出來後的第五十天紀念天主在西乃山與他們所立的盟約,我們也在基督從死亡中解救了我們出來後的同一天慶祝這個新盟約的團體的組成。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五旬節 / 聖神降臨節主日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 20: 19~23 今天我們慶祝的日子經常被稱為教會的生日。我們前些日子已經慶祝了耶穌的逾越奧蹟──受難、死亡、復活、升天,現在我們要慶祝聖神降臨到耶穌門徒身上的日子。儘管這個奧蹟實際上是一連串的事件,但我們慶祝的時間卻遠遠超過七週。

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花地瑪神視者給樞機的一封信 路濟亞修女:上主和撒旦最後的抗爭將於家庭及婚姻

  譯:樂山樂水 編按:花地瑪聖母顯現百周年,總讓人重憶起顯現中的訊息。英文信仰網站Aleteia早前再次刊登,意大利波隆那(Bologna)總主教卡發亞拿(Carlo Caffara)樞機幾年前的訪問,談到路濟亞修女(Sister Lucia dos Santos, of Fatima)寫給他的信件:「不用害怕……聖母已踏碎了牠的頭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我們領聖體後,耶穌存留有多久?

文:Philip Kosloski 譯:姚子汶 天主教會的偉大珍寶就是聖體聖事 — 耶穌自己蘊藏在麵餅和酒的形態下。如教理所載,我們深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連同祂的靈魂和天主性,即整個基督,真正地、真實地、且實體地」蘊藏於至聖的感恩(聖體)聖事之內。(《天主教教理》1374)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好書推介】《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

朝拜聖體 是整個人與基督相遇。 是受造物與造物主相會。 是門徒親近天上導師。 是病人求助醫治靈魂的醫師。 是口渴者尋獲水泉。 是盲人重見光明。 是去探訪知心好友。 是徬徨迷失的人找到道路。 ❈本書簡介 敬禮朝拜聖體是教會的優良傳統。藉著朝拜聖體,讓我們的生命扎根在耶穌基督內,與祂密切交談,享受溫暖親密的友誼,更熱誠地活出信仰的美好與真諦。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17】甚麼是中詞不周延謬誤?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今天我們會解說兩條有關中詞的法則。 第三法則-中詞是介紹詞,不能放在結論內。中詞只是橋樑,使小詞(S)和大詞(P)得以接連。它不能出現在總結。縱然原因顯而易見,但也經常和另外兩個詞項產生混淆。比方: 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很窮。 所以,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很窮的哲學家。 在這裡,「亞里士多德」是中詞,本不該出現在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