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送羊迎猴大掃除」清潔校園活動

(本報訊)2016年2月4日是利瑪竇中學農曆新年前的最後上課日,該校響應民政總署呼籲於下午放學後動員全體師生進行「送羊迎猴大掃除」清潔校園活動!透過活動讓學生身體力行清潔教室及校園環境,學習生活智慧。一方面藉此培養學生做事之主動性、自理能力和責任感,另一方面實踐校訓「友愛勤勞」的精神,師生們亦顯得非常積極投入活動。藉着老師從旁協助和指導,這次活動完滿成功!祝願各位「新年更進步,主愛更豐盈!」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意大利綠新青樂隊澳門音樂會 : 以音樂傳揚互愛

(本報訊)來自意大利,由21位來自13個不同國家的女藝術家組成的普世博愛運動Gen Verde綠新青國際樂隊日前於2016年2月17日至20日於利瑪竇中學為本澳中學、大專院校、大學共150多位學生舉辦「現在開始Start Now!」音樂會工作坊,並於2月20日晚上假澳門大學會堂舉行同名音樂會,參與的眾年青人亦應邀於音樂會上與樂隊成員同台演出。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慈悲禧年貧困學生與貧困老人的關愛行動計劃

陳先進 慈悲禧年有關教宗呼籲 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詔書的第15條特別指出:「在這聖年,我們期盼向生活於社會最邊緣人士開放心懷的經驗:邊緣人士是現代社會所造成的。今日社會存在多少無常,多少苦況!多少人無聲地飽受遍體鱗傷的煎熬,因他們的呼喊被窒礙、淹沒於富人的冷漠。在這禧年中,教會奉召要去治療這些傷口,以安慰之油去紓緩它們,以慈悲包紮它們,以團結和不昧的關懷醫治它們。願我們不流於可恥的無動於衷,或沉悶的例行公事,發現不到新問題!願我們抗拒只懂破壞的憤世嫉俗!願我們張開眼睛,看到世界的不幸、看到弟兄姊妹因被漠視尊嚴所受的傷痛。願我們承認我們被催促要聆聽他們的喊寃!讓我們走到他們當中,支持他們,使他們因我們的臨在、我們的友誼、我們的手足情,而感受到溫暖!願他們的呼喊成為我們的呼喊。願我們與他們一起打破冷漠的藩籬,因冷漠實在已極度猖獗,掩飾著我們的偽善和自我中心!」 行動計劃一 我把教宗慈悲禧年詔書反覆讀了幾遍,感覺教宗的話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敲擊我的心底。當親眼目睹現實生活中受苦的邊緣人群,我感到責無旁貸,我願意將學習《慈悲面容》的心動化為行動,在禧年當中,繼續幫助貧困學生。貧困學生的家庭都是節衣縮食,購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新衣、新帽為他們而言成了購買「奢侈品」。當有的人在奢華的餐廳享受幾百元美食的時候,他們也許只能吃上幾毫紙的飯菜;當有的人在商場、精品店里大包小包購物的時候,他們也許已經有幾年沒有買新衣服了;當有的人節假日花幾萬元在外旅遊的時候,他們卻在為生活費而憂愁焦慮…… 孩子是社會的未來,也是社會的希望。幫助孩子就是建造未來,塑造希望。為了幫助部分貧困學生解決經濟之憂,消除生活之困,讓他們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可以有一個快樂無憂的學習生活,我計劃在禧年當中,為他們購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新衣服等。 行動計劃二 在我服務的過程中,我也留意到貧困老人、留守老人、獨居老人、患病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所面臨的諸多生活問題。這些老人有的孤苦零丁、生活艱辛;有的不能自理,需要照顧;有的承受病苦折磨,喪失生活的信心。為了幫助這些老人解決部分實際的生活需要,帶給老人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讓老人在孤單與痛苦中,仍然能夠充滿對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人間溫暖與真情。我計劃今年繼續探訪老人,去看望他們、聆聽他們,並以慈善包紮他們的創傷。同時,也藉著我的臨在,將基督的仁愛與慈悲帶給他們。 我希望自己對現代社會的苦況有敏銳的覺察力,能夠常常敏感地留意到別人的需要,尤其是邊緣人群的需要;我希望自己能與憂者同憂,努力分擔他們的疾苦;我希望自己能發一份熱,讓他們因我的臨在而感受到溫暖!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 紅衣主教Felici的秘密日誌

文/Aurelio Porfiri 譯/何紹玲 曾被教宗方濟各稱為『梵二之最佳詮釋者』的大主教馬爾凱托(Archbishop Marchetto)談及他最近編輯的一本書。 Il “diario” conciliare di Monsignor Pericle Felici (馬爾凱托2015版) – 是一本記載紅衣主教Felici (1911-1982) 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時寫的日誌,他當時是梵二的總秘書,他的日誌便成了揭露會議內幕的一著作,教宗方濟各開啟慈悲之門當日也正好是梵二結束之五十週年。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頹廢有得救 無罪有排受!

梁展熙 曾經,有個含著金鎖匙出世、在王族豪門家中長大的青年。一天,他路見不平,腎上腺素突然旺盛,殺了『邪惡』的外族監工。淪為殺人犯的他,畏罪潛逃,出走塞外。有多遠?很遠!他從埃及一股作氣逃到米德揚(地圖:米甸曠野)。然後,他娶了一位當地祭司的女兒為妻,以替他的岳父看羊為業。如此人到中年,還要靠外家養的男人,按今天勢利社會的標準,即使不宣之於口,相信也有不少人會在心裏視此人為『窩囊廢』。有一天,此人一如日常,替岳父趕羊,從米德揚(=米甸)趕到曷勒布山(地圖:何烈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 – 四旬期第三主日 (丙)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13:1~9 在四旬期的讀經中,其中一個不斷重複出現的主題就是上主的憐憫與慈悲。祂對我們的愛從未改變,不論我們的行為舉止或犯罪的嚴重程度。天主不僅愛我們,天主自己本身就是愛。愛是祂生命的本質;祂沒有辦法不愛,這是絕對的真理,不容我們懷疑的真理。即使我們犯了罪,天主還是會一如往常地愛著我們。但如果我們犯了罪,就表示我們不愛祂,這也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