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座駐韓國使館參贊:天主教會團體一直為朝鮮半島的和平祈禱

(梵蒂岡電台訊)韓國總統文在寅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4月27日在板門店達成歷史性協議,承諾爭取在今年內把停戰協定改成和平條約,同時努力促使朝鮮半島實現無核區。此外,在雙方簽署的文件中還宣布,韓國總統將於今秋訪問平壤,且雙方領導人將會定期會晤及互通電話。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遭拔除維生儀器奇跡活近一週 小阿爾菲不敵病魔離世

(綜合報道)罹患了罕見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英國病童小阿爾菲(Alfie Evans), 醫生於上月23日拔除儀器後,小阿爾菲竟奇蹟活着,惟終未能戰勝病魔,於上週六(4月28日)凌晨2時半安息主懷。 阿爾菲的父母湯姆.伊凡斯(Tom Evans)及凱特.詹姆士(Kate James)於社交網站Facebook及Twitter發布聲明表示:「我們的寶貝今天凌晨2時30分成為天使,我們感到悲痛,感謝大家的支持。」 教宗方濟各為此發表Twitter,表示「為小阿爾菲的離世深感悲痛。今天我特別為他的父母祈禱,並祈求天主以溫柔的懷抱接納這孩子。」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英國病童阿爾菲事件持續升溫 阿爾菲父親:只要他不放棄,我們就不會放棄

(綜合梵蒂岡電台訊)英國病童小阿爾菲(Alfie Evans)的命運牽動著世人的心,人們仍在為他熱切祈禱。僅僅23個月大的阿爾菲罹患了無法醫治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住在利物浦一間兒科醫院。英國最高法院的法官海登(Anthony Hayden)決定週二(24日)下午召開有關小阿爾菲生命的決定性聽證會。 英國最高法院否決了小阿爾菲父母的上訴後,這對愛子心切的父母轉而請求歐洲人權法院介入,卻再次遭到拒絕。儘管看似無計可施,但利物浦醫院似乎同意暫緩拔除維生系統,讓這對父母得以訴請英國最高法院說明其拔管的判決。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菲國修女視聖召為終身「拜苦路」

(天亞社訊)80歲高齡的「聖神婢女傳教會」伊夫琳.包蒂斯塔(Evelyn Bautista)修女,在修道路上多次想過放棄,但每遇到挑戰時,又會為她帶來新的使命。 伊夫琳修女的「第一個十字架」,出現於1966年她剛發初願後一個月,她23歲的弟弟被不明身份的襲擊者殺死。 喪弟之痛讓她多年來受盡煎熬,亦令她深深體會到「做門徒的真正代價」。修女說:「我從磨難中活過來,變得更堅定去追隨天主的召叫。」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朝聖者手記】與别人作比較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自我們出生以後,我們經常聽到人討論:「某某人最漂亮、或最聰明,或不及他兄弟、姊妹、同學、同伴完美。」我們大多是在家中、在學校接受教育,有些更會到别的社區受教育,只因為不希望别人把我們比下去。 當我還是一名年輕司鐸時,每逢到「反省時間」,我都喜歡和青年學生重覆引用《願望之物》(Desiderata)的詩句,跟着和他們一起討論:「别把自己與别人作比較。」究竟和人比較是正面的性格特質還是負面的性格特質呢?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五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若望福音15:1-8 今天的福音談到了:我們跟耶穌的關係好似一棵樹和它的枝幹。也許我們當中有人從沒看過葡萄樹(雖然我們可能對於葡萄酒非常精通!)可是耶穌到底是拿葡萄樹說甚麼啊?那是一種巴勒斯坦極其常見的植物,也可以想想我們熟悉的任何能結果實的樹,耶穌的訊息就很清楚了。在舊約聖經裡,我們可以看到葡萄樹的蹤影。耶穌用它作為天國的象徵,誰屬於天國,就是葡萄樹的一部分。葡萄的果實也可以視為慶祝感恩祭典,代表按照耶穌的眼光過生活,這樣的生活充滿了無條件的愛。耶穌向我們解說,我們跟他的關係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而且必須是這樣的。他把自己比做一棵樹,基本上是指樹幹,栽培樹的人,給樹生命的,是天父,耶穌的門徒就是樹枝。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幹與枝之間 果子的來與去

文:梁展熙 乙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在復活期的首三個主日,禮儀讓我們與耶穌的門徒們一同經歷祂復活的那一天(以及翌週的同一天)所發生的事。禮儀要讓我們再一次經歷他們的驚諤,甚至他們的懷疑,去了解箇中的原由,從而堅定我們的信德。及至復活期的後半部分,禮儀中的福音選讀,則嘗試闡述基督與祂的門徒之間的關係,以及這對基督徒生活的意義。在上主日中,禮儀提供的圖像之一,是牧人和半群;但同時,《若》中耶穌所提出的牧人身份,卻超越了世間的牧人的層次太多了。耶穌並不是靠出賣羊毛,羊奶,甚至羊肉維生的牧人;相反,祂的被交付(在希臘語中與出賣相同)和犧牲讓羊群得到生命。至於今明兩個主日,禮儀則集中闡述另一個由《若》中耶穌所提出的另一圖像,葡萄的樹與枝。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61)為甚麼道德不能由我而定?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我們談論過,當我們受到不公義或不公平之苦時,這引發我們思考所承受的惡和被剝奪了的善。我們因而思考倫理和道德。當我們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時,在工作中沒有得到應得的報酬時,我們的名聲或榮譽被他人玷污時,他人在情感上或生理上傷害我們時,他人羞辱我們時,我們抗議和作出申冤。我們稱這些情況為「不公義」、「不公平」、「過分的」、「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