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埃及由2012年至2013年七月初,被激進伊斯蘭組織主導統治。根據宗座基金會「援助有需要教會」(ACN)國際,現時埃及的基督徒比數年前享有更多的信仰自由。在穆斯林兄弟會主導期間被暫停的教會項目正在恢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美麗之道》攝影展正式揭幕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主辦《美麗之道:澳門天主教世遺景點》攝影展,週四(11日)下午,在美麗街五號教區中心地下展覽室正式開幕,邀請到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暨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主席李斌生主教、澳門特別行政局政府旅遊局代局長程衛東先生、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文化遺產廳文化遺產處處長何卓鋒先生、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發展基綜合支援處處長何浩能先生,以及一眾嘉賓,在梁舜堯先生的陪同下主持開幕儀式。
聖大舉辦國際學術會議 重溫並探討上海會議對中國教會的重要性
(本報訊)聖若瑟大學(下稱聖大)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下稱宗哲學學院)上週四至六(6月27至29日)舉行「第一屆中國教務會議(上海會議):歷史與當代意義」的國際學術會議,並在週四(27日)活動首天於聖大青洲校園舉行開幕。
【心遇聖言】阻礙我們迎接耶穌的心靈「回音室」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眾人聽了,就驚訝說:『他這一切,是從那裡來的呢?所賜給他的,是何等的智慧?怎麼藉他的手,行出這樣的奇能?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嗎?』……他們便對耶穌起了反感。耶穌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族、和本家之外,是沒有不受尊敬的』……耶穌因他們的無信心,而感到詫異。」(谷6:1-6)
「中國教務會議」是甚麼?為何意義重大?
一百年前,天主教第一次全國主教會議在中國召開,100多位主教、副主教和修會人士匯聚一堂。與會者大多在外國出生,但也首次出現了土生土長的華人,對自己祖國教會的發展發表意見。
【心遇聖言】「不要作聲,平靜吧!」耶穌來安撫我們的恐懼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乙年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進船裡,以致船已積滿了水。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門徒叫醒耶穌,給他說:『師父!我們要死了,你不管嗎?』耶穌醒來,叱責了風,並向海說:『不要作聲,平靜吧!』風就停止了,於是風平浪靜。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為甚麼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谷4:37-40)
《和平之后彌撒曲》:為司馬榮神父的《降B大調彌撒曲》正名
文:伍星洪 【編按】聖若瑟大學將於下週三至六(26至29日)於青洲校園舉行「第一屆中國教務會議(上海會議):歷史與當代意義」的國際學術會議,並將於週六(29日)下午四時半假聖若瑟修院聖堂舉行閉幕音樂會,邀請嚶鳴合唱團獻唱。屆時將獻唱《和平之后彌撒曲》,而此曲亦正是伍星洪先生多年前發現司馬榮神父所撰的《降B大調彌撒曲》之正名,並與「上海會議」有着關聯。此文為伍星洪先生整理後所撰,將分為兩期刊載。 契機 2023年12月28日凌晨約1:30,我被蚊子給喚醒了!在朦朧中,耳際忽然冒起一句熟悉的旋律,登時敏感地「驚」坐了起來,試着輕輕哼着剛聽到的Do – so la la -so……啊!那不是司馬榮神父的《降B大調彌撒曲》末樂章《羔羊經》的首句的旋律嗎?是了,就是這句子!與此同時,不知怎的竟然又不自覺地哼出Gregorian chant的Ave Maria的首句Do so la la Mi Fa Mi來,並下意識地將兩句相似的旋律相互對比;經此對比,腦中「叮」的一聲,驚喜解開了一個司馬榮神父在這作品中埋藏下來的一個密碼,Agnus Dei的首句不正是模仿Gregorian chant的 Ave Maria的首句嗎?儘管兩個句子不盡相同,但顯然前者有後者的影子!對我而言,這是猛烈的刺激,讓我完全清醒過來。受到這樣的猛然啟發,我即起來找出《彌撒曲》,並將其中一些旋律跟其他的幾首與聖母相關的Gregorian chant的樂譜作對照;結果令我欣喜,在《彌撒曲》中果然真的有幾處跟幾首聖母的Gregorian chant相關的線索!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Kyrie》一章由第18小節至第28小節在旋律方面,都與經典的Gregorian chant《Salve Regina》的有密切的關聯!於是,將之記錄下來,以待作進一步的分析。 引用Gregorian chant旋律的傳統 自中世紀始,不少西方作曲家寫作聖樂時,都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Gregorian chant中的樂句(完整句子、或部分、或加、或減、或模仿、或變形等方式),且有將之用作定旋律cantus firmus的傳統。關於這方面,司馬神父的學生劉志明神父著有《額我略歌曲淺談》一書,其中指出:「及至文藝復興時代,當代作曲家創作大型彌撒曲時,多以固定調(Cantus firmus)的方式,也就是使用額樂聖歌(Gregorian chant)或俗樂歌曲作固定調,使之在持續調(Tenor)上以長音值唱出,其他聲部以對位技巧交織進行;另一方式為模作式(parody),亦即是整首彌撒曲,無論是在主題方面,結構方面,對位技巧方面,均來自已存在的經文歌,只是歌詞方面,將原有的代以彌撒曲的歌詞而已。帕勒斯替那(Giovanni Palestrina 1525-1594)所創作的103部彌撒曲中,有52部均屬於模作式。……劉神父又指出,J.S.Bach的著名的《B小調彌撒曲》的《信經》,也是以額樂曲調作為主題。 劉神父在《額我略歌曲淺談》也在第8頁提到Gregorian chant被引用到電影配樂中的例子。 司馬榮神父也不例外,在他的其他作品中,都有類似的筆法,例如他作的Missa Salve Regina中有不少模仿同名Gregorian chant的句子;《降B大調彌撒曲》的《信經》(Credo)的末段也非常明顯引用Gregorian chant《Missa de Angelis》中Credo的首句(見附錄二),而且是以複調對位的技法寫就的;而對是次要正名的《B小調彌撒曲的》最關鍵的發現是那些在《降B大調彌撒曲》中與幾首聖母Gregorian chant相關的句子(見附錄一)!這當然不會令人詫異,但對我卻有極大的意義!也對《降B大調彌撒曲》的真正「身份」起呼之欲出之效!當它的真正「身份」一旦獲得確認,澳門和上海之間曾於1947年發生的一個音樂歷史故事便得以完整。 這部《降B大調彌撒曲》的謄本於2009年在澳門蓮溪廟舊物攤被發現、找到證據證明作者誰屬,到因缺乏標題資料而迫不得已按這部作品的調性命名為《降B大調彌撒曲》出版! 不知司馬榮神父於那一年寫了一部《申爾福彌撒曲》(Missa Salve Regina),其中有好一部分的旋律都與Gregorian chant《申爾福》的旋律密切關聯。《申爾福》是天主教徒非常熟悉的一篇聖母經文,《申爾福》的拉丁文也就是Salve Regina,意思為「萬福的皇后」,據傳作者是Hermanus Contratus1013-1054。由於這首聖詩的歌詞(經文)和旋律都很美,有不少音樂家如韋瓦第(Vivaldi),韓德爾(Handel),莫扎特(Mozart),舒伯特(Schubert)等都為之譜曲。在澳門聖若瑟修院的神長和修生,無一不能像唱流行曲般隨口誦唱這首同名的Gregorian chant。拉丁文salve是祝頌語,有萬福、平安、順利等意思。那知,這首Salve Regina竟也與《降B大調彌撒曲》有這麼大的關聯! 作者布下的線索 為了方便介紹作者怎樣將一個極有象徵性的下行動機和Gregorian […]
【心遇聖言】在路環步行徑默想天國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乙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天主的國,好比一個人,把種子撒在地裡;他黑夜白天,或睡覺或起來,那種子發芽生長,至於怎樣,他卻不知道……天國好像一粒芥子,種在地裡的時候,比地上一切的種子都小;當下種之後,生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並且長出粗大的枝條,以致天上的飛鳥,都能棲息在它的葉蔭下。」(谷4:26-34)
我和我的耶穌聖心 只要我「在」,祂永遠都在
文:蘇秀儀 今年春節的數天前,我在路上走着走着,想起當時正在閱讀的一本書《你是我的寶貝》。這書是耶穌會陸達誠神父的口述自傳,書中述及陸神父於1970年前往法國修讀哲學博士的經歷,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後一週都不由自主地在我的腦海出現書中內容。當年,陸神父的法文屬非常「有限」的時候,估計是初小的程度,他選擇前往法國修讀哲學博士;在路上走着的我,心想:「怎麼樣的人會有如此的勇氣去做這樣的事情?究竟他的動力來自哪裏?有甚麼在背後支持着他?」
全球最大聖體皓光 引領西班牙聖體聖血節出遊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西班牙華倫西亞(Valencia)每年的聖體聖血節出遊這個傳統的補贖敬禮具有深厚的象徵意義。出遊中使用的聖體皓光,是為了賠補西班牙內戰的殘酷而製作的。它是全球最大的出遊用聖體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