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明愛、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澳門貧窮兒童狀況研究》發佈會

澳門貧窮兒童狀況研究調查結果 《澳門貧窮兒童狀況研究》由澳門明愛與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合作進行,澳門基金會資助。研究機構於1月28日在泉仁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陳錦棠副教授、吳耀輝高級講師介紹研究結果,並針對研究所得,提出開展兒童健康普查、加強兒童心理輔導、加強對單親及新來澳人士家庭的援助等建議。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 醫院牧靈‧治癒心靈

文:周敏兒醫院牧靈協調員 自2020年初開始,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病例已經超過9000萬宗,超過200萬人死亡,多國都處於全面防疫的狀態。全球的民生、醫療、經濟及教育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影響。人們在面對疾病時,是怎麼樣的呢?是身體疼痛不已還是內心畏懼焦躁?没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存在獨特性,在面對疾病及痛苦時,體會及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但我們能肯定的是讓病人感到無助的並非疾病本身,而是人們不安的情緒。在這個脆弱的時候,他們期望得到別人的關顧、理解及陪伴,最低限度能減低心靈上的孤寂、不用獨自承受疾病的煎熬。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教理講授就是宣報天主的聖言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上週六(1月30日)上午接見意大利主教團全國教理講授辦公室成員,邀請他們「祈禱並有創意性地思考以宣講為核心的教理講授,它著眼於團體的未來,這樣,能令團體更加植根於福音,成為友愛和包容的團體」,同時要始終不渝地遵循大公會議的訓導,向世人宣報天主救恩的喜訊。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週三公開接見 教宗:缺少禮儀就沒有基督信仰,個人祈禱還不夠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在週三(3日)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談論了禮儀的祈禱。教宗強調,公開禮儀與聖事乃是達致與基督相遇的「具體媒介」,基督「透過聖事的標記臨在於聖神內」。因此,不能只求「沒有扎根於神聖奧秘慶典」中的內在靈修。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籲促進痳瘋病患融入社會、獲得治療

(梵蒂岡新聞網訊)上主日(1月31日)是聯合國訂立的世界痳瘋日。教宗方濟各當天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提及因此受苦的人的痛苦,並向醫護人員表達鼓勵。同樣地,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圖爾克森樞機也在訊息中呼籲消除這個疾病的「社會污名化」,以協助病患完全重建生活。 教宗說:「我向所有罹患這個疾病的人表達關懷,鼓勵傳教士、醫護人員和為患者服務的志工。新冠疫情證實了最脆弱者的健康權益多麼需要受到保護。我祈願各國負責人能同心協力治療痳瘋病患,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部長圖爾克森樞機也在訊息中發出了同樣的呼聲。在這份題名為「抗擊痳瘋病」的訊息中,樞機指出,雖然痳瘋病有藥可治,但是在患者遭遇的社會污名化方面,還有許多該做的地方。「過去數十年來,應對痳瘋病的醫療服務取得了長足進展。多種藥物療法在治療這個疾病上展現出顯著效果,激發許多希望」。然而,我們也要考慮到患者的「社會和心理層面」,防治疾病、重建生活,特別是要關懷個人的「身心靈和社會平衡及福祉」。 圖爾克森樞機引用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警示,談及患者遭遇的社會污名化和隨之而來的社會排斥、憂鬱和收入減少。樞機呼籲讓「所有人都能在社會中得到包容接納,確保他們能融入團體」。再者,「經濟支持,以及積極參與工作和經濟生活的機會,對於痳瘋患者和他們的家庭來說也很重要」。因此,需要努力推動「整體的健康」、身心的幸福,因為「缺乏社會融入的情況,會對一個人的自尊和生活願景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最終使他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醫護團體和整個社會若能協助痳瘋病患及其家庭推展這個融入進程,便是為公益提供一大服務」。我們應當締造「相遇的文化,讓所有罹患這個令人煎熬的疾病的人得以獲得治癒和心理健康」。圖爾克森樞機最後在訊息中感謝所有致力於「抗擊痳瘋病」的人,他們給痳瘋病患帶來痊癒和希望。「他們以非常實際的作法向我們展現出,痳瘋病有藥可醫,人與人的相遇能消除污名化,以及心理健康是整體健康的必要元素」。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