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嚶鳴合唱團2021年度團員大會剛於4月10日順利舉行,40多位團員出席會議。副理事長張詠彤及監事長黎義明分別匯報2020年度理、監事會工作,財政高錦鸞亦報告了去年財務狀況。之後理事長鄭少珍介紹本年度工作計劃,嚶鳴將如常於年底舉辦周年演出,《紀念司馬榮神父誕辰111周年合唱音樂會》暫定今年11月7日(星期日)晚上8時假玫瑰聖母堂舉行,重點曲目為去年剛出版的司馬榮神父作品《童貞聖母瑪利亞無玷之心莊嚴彌撒曲》,經修訂為四聲部演唱的版本,將是此作的世界首演。音樂會其他選曲還包括葡萄牙文藝復興時期的無伴奏聖樂作品。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生命委員會辦『「小天使」父母工作坊』
(本報訊)夫婦失胎的傷痛,不會比其他痛苦來得輕,卻往往不為外界所重視。不少夫婦選擇沉默,也許相信小寶寶已成為小天使,但傷痛經年也難以治癒。
利瑪竇中學「愛的喜樂」 教職員工身心靈康體日
(本報訊)為慶祝大聖若瑟年的開始和教宗方濟各之「愛的喜樂」家庭年,學習效法大聖若瑟的聖德和在家長中的芳表,利瑪竇中學日前於2021年4月10日於竹灣利瑪竇別墅舉辦「愛的喜樂」教職員工身心靈康體日,盼望藉此讓同行的伙伴們在學校繁忙急速的節奏中放慢腳步,感受大自然之美,欣賞天主創造的美好,舒展身心及一起分享利瑪竇中學大家庭的愛與喜樂。
更正啟事
上期本報有如下兩項更正: (一)「各堂舉行聖洗禮儀」的報道中(第二版),聖若瑟勞工主保堂復活前夕禮儀有13人接受入門聖事,復活主日(4月4日)有四位嬰兒領洗,該堂共有17人領受入門聖事,令本教區整體人數實為98人領洗皈主,特止更止。 (二)「2021年逾越三日慶典」(第十六版)圖集中,「聖墓祭台」一詞仍需核實,英文為Altar of Repose(意文為Altare della reposizione)。本報將於稍後論及有關Altar of Repose之細節及意義。
宗教課程教師專業培訓課程:學員分享(3) 基礎神學:禮儀篇(下)
陳繼容博士在禮儀導論的單元中,講授禮儀的本質及基本知識,也提及參與禮儀的態度。學員唐健輝表示,十分認同陳博士對「禮儀的管理」嚴格的執著,對不合禮儀的言語 ˴ 行為視作不敬。事實上在現代的社會文化中,「速食文化」往往會把一些美好的古人文化遺忘,同樣人們常因個人便行而有意無意間改變了禮儀,這都是不對的。記起老師在誦念天主經文言文版本時,他實在感到非常慚愧和內疚,他可不知道及不會唸。在誦念前,陳博士說過天主經(文言文版)是由古人多優美的句子組成,所傳達的意思是多麼的全面及圓滿。現在,他也會教導學生及子女去誦念舊經,這一份堅持態度令他印象深刻。又講到禮儀行為並非私人行為,這一點令他恍然大悟。「禮儀行為」屬於教會全體,表達教會全體,這方面令他更堅定了對教會的歸屬感及存在感,一個人不當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不只是個人榮辱的問題,而是會影響到整個教會。明白在主日教會的每一個成員應按其聖秩、職務主動參與,按法律所賦予的權力嚴格執行「禮儀」至為重要。
尼日利亞會士患白血病 教宗批准提前晉鐸
(梵蒂岡新聞網訊)在教宗方濟各批准後,尼日利亞的一名患有白血病的會士納馬尼(Livinius Esomchi Nnamani)被祝聖為司鐸。納馬尼現年31歲,他給教宗方濟各寫信要求提前獲祝聖為司鐸。他的這個願望於4月1日得以滿足,羅馬輔理主教利巴諾里(Daniele Libanori)在納馬尼接受治療的羅馬一間醫院祝聖他為司鐸。
加拿大學校牧民工作者設立網站 向師生介紹聖經
翻譯及整合:周嘉穎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牧民工作者蘭德里(Mike Landry)利用受疫情影響的學年,在網上發佈聖經資訊,並連繫舊約和新約的聖經內容,令師生更全面地了解當中的智慧。
印度最高法院駁回反宗教皈依自由的訴訟
(梵蒂岡新聞網訊)印度最高法院上週五(9日)駁回了印度人民黨的一位律師提出的訴訟,這對於印度的少數宗教團體無疑是一重大的勝利。這位人民黨的法官要求引入一項國家法律,對皈依其它宗教的信徒制定規則,最高法院則判定任何一位成年公民都能自由選擇他所屬意的宗教。
週三公開接見 教宗:信德的燈要靠祈禱的油來延續光亮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週三(14日)主持例行公開接見活動,強調教會蒙召世世代代傳承「信德的燈與祈禱的油」。因此,教會的首要之務是「祈禱及教導子民祈禱」,並指出要理講授中強調了信德與祈禱之間的重要關係。
新聞簡訊
教宗為印尼和東帝汶洪災受害者祈禱 (梵蒂岡新聞網訊)印尼東部和東帝汶自4月3日起遭受颶風襲擊,強烈暴雨導致河水溢出、山體滑坡,嚴重的洪水造成超過一百人罹難。相關數字仍在持續更新中。由於淤泥堵塞道路,許多村莊難以對外聯繫。目前估計有數百人,甚至是上千人流離失所。教宗方濟各4月7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談到這個悲慘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