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烏干達加祿.盧安加(Carlo Lwanga)和14歲的基齊托(Kizito),與其他同伴,不管是天主教徒還是聖公會信徒,於19世紀末在烏干達迫害基督徒期間被仇教者殺害。加祿.盧安加對基齊托說:「我將牽著你的手。若我們要為耶穌而死,我們將手牽手一同死亡」。這亦是他在人世上最後的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頒布《牧放天主的羊群》宗座憲令 修改在教會内的刑法制裁條文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頒布《牧放天主的羊群》(Pascite Gregem Dei)宗座憲令,藉此修訂《天主教法典》第六卷的條文。這項修訂工作在本篤十六世牧職時期就已開始,一些新的犯罪行為被列入受處罰的條文内。藉着這道憲令,教宗修改《天主教法典》第六卷關於「教會中的制裁」的一些條文。修改後的條文將從12月8日起生效。
新聞簡訊
巴基斯坦:遭指控違反瀆神法的基督徒夫婦被判無罪 (梵蒂岡新聞網訊)遭指控違反瀆神法、因而判處死刑的巴基斯坦夫婦,沙夫卡特.馬西赫(Shafqat Masih)和他的妻子莎古夫塔.考薩爾.馬西赫(Shagufta Kousar Masih),在被關押七年後獲釋。拉合爾高等法院三位法官認為,對這對夫婦的監禁是不合理的,故法官因證據不足而無罪釋放了他們。
週三公開接見 教宗:恆心祈禱是天父的邀請和聖經的命令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9日)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祈禱」的主題。教宗特別指出,「恆心祈禱」是天父對我們的邀請,是聖經的命令;工作和祈禱是相輔相成的;在信德、生活和祈禱的這種周而復始中,天主期望我們每一位都燃燒着基督徒愛的火焰。
教宗三鐘經 「聖體聖事是罪人的食糧,而非聖人的獎賞」
(梵蒂岡新聞網訊)上主日普世教會慶祝基督聖體聖血節,教宗方濟各為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講解聖體聖事的意義。教宗表示,聖體聖事「是最大的聖事」,是生命的食糧,並特別強調了聖體聖事對有罪人類的醫治。
佩爾樞機出版《監獄日記》 「我在牢裡寬恕了控告我的人」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經濟秘書處榮休處長佩爾樞機於2021 年6月8日在他的故鄉澳大利亞慶祝八十大壽。他曾經坐牢一年多,而今恢復了自由之身,並在意大利出版了一本新書,題名為《監獄日記》。為防止新冠疫情擴散,佩爾樞接受電話訪問,談及他坐牢的經歷和出書的緣由。
援助苦難教會:制裁敘利亞,最終打擊的是敘利亞民眾
(梵蒂岡新聞網訊)敘利亞經濟危機帶來一片混亂。為獲得食物,「許多家庭要日夜排長隊」。這是大馬士革馬龍尼禮總主教納薩爾(Samir Nassar)日前向宗座援助苦難教會基金會講述已成為「正常的」混亂場面時所描述的。總主教也特別提到國際制裁帶來的困難。
教宗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禮儀 「教會是接納眾人的寬大樓廳」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6日)下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大禮彌撒,因現時採行的防疫措施,參加的信友有限而且未能像往年那樣舉行聖體遊行。當天的彌撒福音記述耶穌打發門徒去預備吃逾越節晚餐的地方,教宗詳細論述了這段福音中的3個圖像:寬大樓廳、拿着水罐的人和耶穌掰餅(谷十四12-16;22-26)。
淺談安樂死(3)
文:鄭霆鋒醫生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 我們天主教在這個安樂死這議題上甚為重視。教理上一般上的判斷是最重要分別尋常與不尋常方法。尋常的方法是指所用的治療成效機會大,花費相對不高,不給予病人增加太大痛苦;不尋常方法是指所用的治療成功機會甚微,而代價包括費用昂高,為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這個分辨應用起來說來容易,實質卻不易明瞭。傳統尋常和不尋常方法很難分開,醫護人員與病人等只可細心的決定。信理部「安樂死聲明」也用了現代倫理神學的辭彙相稱的和不相稱的方法,提示我們對應的困難。
花飾在彌撒聖祭佔重要角色
在很多天主教聖堂的祭台上,我們都會看到大大小小的花盤裝飾, 甚至也會看到各聖像或聖畫前,同樣供放着花盤。事實上,聖教會對於鮮花也有明確的規定與指引,好能恰當地用作神修上的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