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主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三章:君士坦丁大帝與尼西亞大公會義

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公元325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306-337)從尼西亞(Nicaea)向全世界的主教發出一封公函,召開第一屆尼西亞大公會議。尼西亞是位於羅馬帝國的比特尼亞(Bitinia)省,亦即今天土耳其西北之依茲尼克(Iznik)城。那是該時期全體主教的第一次隆重會議,代表著整個教會,以期取得一致的共識。與會者大多是神學家及各個神學派別的代表。該次會議對很多問題作出了答覆,但沒有妥當地處理這些問題,反而出現了對正統教義的混亂和偏離。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對天主的唯一性和聖三的教義,缺乏清晰的了解和解釋。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從相戀到各守獨身 阿根廷情侶放棄結婚 各自修道

(天新社訊 / 香港公教報編譯)阿根廷的奧利維拉(J. Olivera) 和瑪麗(Mariedela Sagesse)早年訂婚後發現各有聖召,為忠於天主而放棄最終結婚。現在他們分別已是神父和修女。 奧利維拉和瑪麗兩家人關係要好,二人兒時相識,他們於19歲重遇後不久便開始談戀愛。男的在女的影響下開始重視信仰。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64)人也需要導航系統?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上週,我們探討了道德規條是來自我們的本性,也是我們的本性的要求:本性(道德)律。這法律能夠透過理性而知曉,其合理性顯而易見。(天主所)啟示的法律(Divine positive law)肯定並釐清了本性(道德)律的要求,它甚至邀請我們致力於更高(尚)的目標,一個超越人的本性的目標:成聖。 本性與啟示的道德律是道德行為的客觀參考點,但有別於掌管所有非理性存有和非理性存有必須跟隨之自然法則,道德律需要獲得人的接受,並在自己身上進行內在化(才能實踐它的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主觀標準,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由的,每人都要為自身的行為負責。這主觀的標準,我們稱為「良知」。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聖神降臨節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若望福音20:19-23 今天我們慶祝的日子經常被稱為教會的生日。前些日子,我們慶祝了耶穌的逾越奧蹟:受難、死亡、復活、升天,現在我們要慶祝聖神降臨到耶穌門徒身上的日子。儘管這個奧蹟實際上是一連串的事件,但我們慶祝的時間卻超過七週。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清晨彌撒:我們「注定」要作耶穌的朋友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在週一(14日)於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指出我們「命中注定」領受了耶穌的友誼,也就是說,這是我們的「命運」,而非「偶然」。我們的聖召就是要保持與上主的朋友關係。 因當日經文多次提及「命中注定」這個詞。教宗解釋說,「我們蒙召作上主的朋友。宗徒們也領受了同一份恩典,他們的恩典雖然更為強而有力,卻跟我們的恩典一樣。我們所有的基督徒都領受了這份恩典:對耶穌開放,進入耶穌的內心,與祂建立友誼。我們按照命運領受了祢的友誼之恩,我們的命運是要作祢的朋友。這是上主永遠持守的恩典,上主忠於這份恩典」。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粵華學生參觀民辦福利機構

(本報訊)澳門粵華中學初一中、英文部的學生分別於4月16日、23日, 參觀探訪了本澳六間不同性質的民辦福利機構——澳門聾人服務中心、華道角青年家庭中心、澳門盲人重建中心、虹光軒、啟能中心、福攸坊。這探訪活動是為了配合該校《宗教、品德及公民教育科》的一項名為「民間參與社會活動」的課題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能走出課室,進入這些民辦的社福機構當中,深入了解這些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社福機構面貌、它們所服務的對象,從而認識社會上不同層面的人士,而這些人正是平日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弱小的一群。希望藉此活動培養學生懂得關懷弱小,建立體諒、包容、接納之心,服務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