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主日(14日)為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也是路環聖方濟各堂區,新、舊本堂神父職務交接的日子,當天彌撒除了該堂舊本堂李憲俊神父及新本堂袁偉明神父出席外,慈幼會九澳雷鳴道會院院長謝肇中神父亦在場共祭。
Author: admin
利瑪竇第五十八屆高中畢業禮溫馨洋溢
「飲水思源,利人感恩」利瑪竇第五十八屆高中畢業禮溫馨洋溢 (本報訊)利瑪竇中學於週一(15日)在學校大禮堂舉行高中第五十八屆畢業典禮。本次典禮按澳門衛生局之防疫指引進行,在疫情下為畢業生及家長留下珍貴及難忘的回憶,典禮經過校方悉心安排,以班為單位分場進行,氣氛溫馨。蒞臨嘉賓包括耶穌會(澳門)會院院長傅南渡神父、校牧陳俊偉神父、利瑪竇中學校友會監事長李啟邦先生、副理事長陳遠明先生及畢業生家長。
教宗:傳教使命是走出自我、把最好的奉獻出去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日前以西班牙語向阿根廷里奧夸爾托教區聖母升天堂區成員發表了一段視頻訊息。教宗說:「傳教使命是走出自我,把我們最好的部分、天主所賜的最美恩典奉獻出去。」該堂區的30名信友這幾週參與團結傳教使命,前往偏遠山區的原住民當中服務。這項活動已經舉行了三年,本次主題取自《眾位弟兄》通諭:一起築夢。
【心遇聖言】照耀人類黑暗的火焰
文:孔維仁神父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路12:49-50) 在今年的頭七個月,澳門已發生53宗自殺個案,相對往年數字急劇增加。新冠疫情、經濟的壓力、孤立與孤獨、緊張的關係,以及對未來的焦慮等,都可以是這些自殺悲劇的原因之一。衞生局官員意識到需要提高社會對心理健康的認知與必要性。澳門明愛或其他的組織與團體都提供相關的服務,如任何人有需要,都可以隨時致電他們。
美國女青年有望封聖(1)
美國女青年有望封聖(1)Michelle Duppong見證「認識耶穌的喜樂」 文:Patti Maguire Armstrong / NC Register譯:梁皓衍 來自美國北達科他州Haymarsh,當時31歲的Michelle正在努力接受癌症治療,有一天,醫院的同事向她問道:「Michelle,你認為怎樣才是最幸福的一天呢?」她想了一會,伴以溫柔的目光答:「在我們的牧場駕着四驅車,在小山丘中野餐。」
「聖若翰節」郵品下週一公開發售
為紀念戰勝葡荷澳門戰役四百週年「聖若翰節」郵品下週一公開發售 (本報訊)為紀念澳門戰勝葡荷澳門戰役四百週年,澳門郵電局原訂於6月24日聖若翰瞻禮,發行以「聖若翰節」為題之新郵品。但因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郵品發行日期不變,惟郵品銷售及即時蓋銷服務(蓋銷日期為發行日期:2022年6月24日)延至2022年8月15日,當日不會提供相關的郵寄服務。
澳門各堂重新開放公開主日彌撒 聖老楞佐堂慶祝主保瞻禮
澳門各堂重新開放公開主日彌撒聖老楞佐堂慶祝主保瞻禮 (本報訊)8月10日是聖老楞佐瞻禮紀念,澳門聖老楞佐堂上主日(7日)提前慶祝該堂主保瞻禮,敦請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禮。他在彌撒開始時提到,當天是疫情踏入穩定期後重新開放堂區及公開彌撒的主日,提醒在場各教友要珍惜各自的堂區信仰生活,特別是珍惜透過各項聖事領受恩寵的每一個機會。
【聖言之光】再談門徒之道:英勇的氣魄 每天的生活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禮儀在藉這主日的讀經讓我們繼續反省在上星期已開始的門徒之道的主題。在這星期,我們再次聚焦於門徒之道的代價。今天,禮儀希望我們明白到,只有當我們得到某種幫助的情況下,我們才有能力付出這樣的代價。最後,禮儀更希望我們意識到,只有在團體之中才可活出來。
專訪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傳播委員會成員
專訪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傳播委員會成員「羅馬教廷的改革治癒教會的需求」 文:José Miguel Encarnação翻譯及整合:Siena Lam 莉奧普迪娜.西莫斯(Leopoldina Reis Simões)和來自布拉格總教區的保祿.狄羅素神父(Fr Paulo Terroso)是2021至2023年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傳播委員會中僅有的兩名葡萄牙人。在接受《號角報》葡文版的專訪中,西莫斯指出,由教宗方濟各發起的教廷改革,是治癒教會的一條道路,使普世教會變得更加共議、透明和團結。她相信來自羅馬的推動力,會將全球各地的教會更在俗化,同時不會影響神職人員的角色。除了正在進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外,西莫斯還分析了六月下旬舉行的世界家庭會議,又預視明年將於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普世青年節(下稱世青節)。
【速食神學】(187) – 美德如何聯繫到幸福?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吳志濠 我們之前談論過,天主召叫我們每一個人成聖和賦予我們祂的幫助,「離了我,你們甚麼也不能作」(若15:5)。然而,這取決於每一個人如何運用祂賦予給我們的幫助。我們透過克己苦修回應祂的召叫。這樣,我們養成了良好和神聖習慣。這些良好習慣稱為美德。簡而言之,美德是我們希望在另一個人身上看到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