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逾越節三日禮儀由聖週四開始,本澳教區李斌生主教於主教座堂主持彌撒,以紀念主的晚餐。李主教在講道中提醒教友,逾越節三日慶典是教會整個禮儀年曆的高峰,並提出耶穌4個愛的聚焦,以提點教友要以愛還愛。
李主教先提到,三天的禮儀並不是普通過眼雲煙的紀念,而是藉每年重複的慶祝來提醒要紀念歷史所發生的事,「現在藉著禮儀,這些歷史永永遠遠實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世世代代地傳流下去;這就是禮儀的重要性。」每年的禮儀,就是提醒著我們這些歷史重要的事跡。
聖週四的禮儀,就是紀念著耶穌開始與門徒進食逾越晚餐、幫門徒洗腳,再而建立聖體聖事、愛的誡命;再到山園祈禱與山園的苦難,最後便紀念耶穌被捕;同時紀念著聖體聖事同神品(聖秩)聖事。這段時間性的事跡,要讓我們默想和準備耶穌基督的愛——愛的盛宴。主教更從當天的讀經中,分享出4點來說明耶穌愛的聚焦點。
首先,洗腳、祝聖,藉住這些標記去代表奧跡,而這些奧跡、愛的奧跡,完全能夠活生生地讓我們觸摸得到、看得到、聽得到,當中包括一些愛的奧跡、愛的語言、愛的動作。而讀經中「羔羊」則提醒著,羔羊的標記從舊約邁向到新約,更要讓我們清楚地知道羔羊的重要性——就是能除免世人的罪過。這羔羊的標記是愛的延續與焦點,是由舊約便開始的焦點。
第二個愛的聚焦點,就是表達著愛就是要服務、去侍候。這一份愛能夠驅使耶穌去服務。主教問道,「洗腳這個儀式裡面表達著甚麼?有人說代表耶穌基督的謙遜。可以是對的,但事實上不一定。有多少人到外邊付錢要人幫手洗腳、做腳底按摩?」他強調耶穌基督的洗腳是不同,耶穌基督幫門徒洗腳的唯一分別,就是發自祂內心愛。這份愛推動著他去服務、這份愛才是最重要。
第三個聚焦點就是犧牲,愛同樣是要犧牲。主教解釋,耶穌基督建立聖體聖事,就是預演著翌日死在十字架上的祭獻:「這個預演十分重要,成為一個象徵、一個標記,所以每一台的彌撒都在重演2000年前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用甚麼表達?就是祝聖餅為身體、酒為血,肉和血一分開就等於死亡,所以兩者在祝聖時一定是分開的,來代表著一份犧牲。」他又強調,每一台的彌撒都是真真正正的祭獻,而非一般的聚會,是耶穌基督親臨在祭台上,來重演2000年前十字架上的祭獻。
第四份愛的聚焦,就是耶穌基督親自揀選了一少部分的人成為門徒、宗徒。然而,這些被召選的人並不代表特別有成就、特別聰明,而只是因為他們是僕人、只是純粹被召選的僕人,來為眾人服務,「因此作為主教也需要脫下主教冠及祭披,為教友洗腳、為羊群服務。這就是愛的聚焦點。」
主教最後又提到,耶穌最大的愛,莫過於他把自己的體血賜給我們,成為我們生命的精神食糧;又指在祝聖聖體聖血時,是發生一件偉大的、活生生的奇跡。耶穌的另一份愛就是把自己留下、存留在已祝聖的麵餅中,容許我們安放在聖體櫃中,讓我們崇拜、讓我們有意識天主時常與我們同在,在生活中日夜陪伴著我們。傳統上,聖週四的禮儀後都稱為聖墓,代表著要有一顆朝拜的心,故此亦有走訪各個堂區朝拜聖墓的傳統,要特別在這一天懷有祈禱的精神,以準備翌日耶穌的苦難死亡紀念。
最後,李主教勉勵信友特別在當晚的禮儀中感受這一份的愛,受到這份愛的推動,讓自己在逾越節三日慶典中,以行動(守齋)與祈禱,來回顧對天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