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由於一系列的禮儀年安排,我們自四旬期起便脫離了常年期主日的編排。在緊接着復活期的常年期兩大慶節之後,我們也回到常年期的主日順序。不過,上述的安排無可避免地使我們失去了幾個常年期主日。今年,我們是在常年期第八週進入四旬期的,而今天卻已是常年期第十三主日了。所以,如果要讓今天的讀經更容易「入口」,我們就要先知道,按禮儀年主日讀經本身的安排,在第十二主日中,我們已應在處理「門徒之道的代價」(the cost of discipleship)這主題。因此,在第十三主日——即今天——更深入地探討這課題:身為基督的門徒,我們在個人的層面上可能會遇到甚麼難題呢?
神父為何穿著「羅馬領」? 敬愛的神父: 我是一位天主教律師,我注意到「羅馬領」(Roman Collar)在大眾眼中與天主教神父密切相關,但其實並非所有神父都穿戴這種領子。在某些地區,神父在日常生活中穿著傳統的長袍(cassock)。另一些則可能選擇簡單的黑色襯衫,在領口插入白色領片。顯然,這些變化反映了文化差異和個人偏好。教會在禮儀以外的場合對神職服裝持開放態度,《天主教法典》第284條(Canon 284)也有相關規定。然而,在世界許多地方,「羅馬領」仍然是最常見和最容易識別的選擇。例如在熱帶地區,神父可能會選擇較輕薄的布料以求舒適。為什麼神父必須穿著這種羅馬式神職服裝,而不是一般人所穿的流行服飾呢? 一位謙和的律師 敬上
(羅馬主場訊)今時今日,忠誠可以隨時流逝,獻身生活面對的危機,在家庭中同樣遇上。羅格斯總主教就此申明,描述了教會現實的景況:「修道男女放棄獻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