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ed Articles
以實際行動關心愛護神長 鼓勵青年人積極回應聖召
Posted on Author admin
文:熊大 聖若瑟修院──這座已有大約三百年歷史的建築物,當然為我並不陌生,可是修院內不是每一角落我都曾參觀過,慶幸今次參加了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所舉辦的「感悟傳教士行實的朝聖之旅」活動,除了能近距離接觸到聖方濟沙勿略的聖髑外,也能觀賞修院內珍貴的文物室、與神長們用餐及參觀神長們活動的地方,確實大開了眼界不少。除此之外,也希望藉這次機會,跟大家分享下這次活動的個人啟迪。
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辦 2017跨年感恩晚會
Posted on Author admin
(本報訊)2017即將過去,你會選擇怎樣的慶祝活動呢?為感謝上主在過去一年的眷顧,並為迎接充滿希望的新一年,教區青年牧民中心於除夕當晚,於主教山小堂及前地舉行跨年感恩晚會,晚會主題:禮物。天主賜給我們全人類一份珍貴的禮物,就是救主耶穌的降生,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也是一份禮物,彌足珍貴。邀請年青人一起到來,共同向上主表達感恩。 2017跨年感恩晚會 地點:主教山聖堂及前地 日期:12月31日 主題:禮物
【中年為機】(6) — 解鎖
Posted on Author admin
文:Nicolau 不論是艾力遜在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所說的常態危機,還是容格所說的人格面具,都是指一個人的早期負向經驗。不論大小,它都可能使人的身心一直無法充分健康地生活,所以將早期生活經驗與成年的狀況聯繫起來,有助於理解人們發展的途徑。外國有一個研究,在2988名中年成年人(30-60歲)的樣本中,檢查了在17歲之前經歷父母死亡或離婚的中年人,這些事件對他們身心健康的影響。結果表明,對於男性來說,父母離婚與這些男性減少和別人的正向關係、低自我接納、對環境的掌握程度降低以及抑鬱感加劇有關。同時,父母離婚預示着子女將來有更多身體健康問題。而父母的死亡預示着男性將會變得更自主,女性則有更多的患抑鬱症的可能性。由此可見,要成功轉化,中年人是需要重新檢視生命、關係及目標,以及嘗試找出讓心理上投入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