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專訪恩尼奧•安東內利樞機:探討人生的意義 – 有形與無形

文/Aurelio Porfiri
譯/何紹玲

人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不管他是什麼宗教或信仰、甚至缺乏信仰。活在世上的你和我,不斷通過平日看得見的事物,去捉摸看不見的事物。我們整天都在談論世俗的事,包括作為機構的教會。然而,難道用聖德、神蹟或護教學來作話題,不是有趣得多嗎?

正因這個緣故,出版商Edizioni Ares在2015 出版的《在無形中見有形 – 天主與我們一起見証歷史》(Visibilità dell’invisibile. Dio con noi nella storia) 就如送來一陣清風,作者是恩尼奧•安東內利樞機 (Cardinal Ennio Antonelli)。他就利用那400多頁的書,嘗試去分析和探討「人生的意義」;這個往往是我們人在世上必須探討的問題,只是我們選擇漠然置之罷了。恩尼奧•安東內利樞機是前義大利主教團秘書長、意大利佛羅倫薩總教區前任總主教、也是宗座家庭理事會榮休主席。以他的宗徒工作經驗,他必遇過不少不同層面的人士,他的經歷使他洞悉人生。安東內利樞機現在雖然是已退休,但至今仍活躍在許多領域,他就憑自己的經驗,反映他個人和超性 (theological) 這方面的心得。通過這本書,他與大家分享他以往的體會,並嘗試回答那盤旋在大家心中已久的癥結 – 徹底探討生命的意義。以下是安東內利樞機回答一些有關他書的問題和一些和聖教會相關的議題。

你把你的書名為《在無形中見有形》。你是什麼意思?
我把書名為《在無形中見有形》理由是因為本是隱形的天主,會用不同的方式,不斷於人類歷史上展示祂的存在及衪那充滿救恩的愛;猶如我們人類利用語言、姿態和動作,與別人在思想、情感、意向、決議上,能互相溝通。憑耶穌單一的個性,衪展示衪那既奇妙、又精彩如戲劇的人生。所有天主標記的核心,就是衪;其他標記如聖教會、聖人、聖蹟、顯現等等,也都是來自納匝肋耶穌。

你在這書也談及真福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你對她快將列入聖品,有什麼看法?
我當然對德肋撒修女封聖這消息甚為雀躍,除了她以往每天的偉績,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她的傳教守则:去愛眾人,更藉着我們的愛,令他們感受到這些愛也來自天主,因為莫大的貧窮便是不為天主所愛。

身為神學家,聖德於你而言,一定頗為重要,請問聖人中有哪幾位曾啟發了你,和他們啟發你的原因。
聖德是參與天主生活重要的一環,我在書中也有加插聖者的圖像,聖人聖女們一生不斷把自己奉獻給天主也奉獻給人,那怕命途有多磨難,他們總是充滿歡樂。不管有什麼神奇事跡,他們的生命就是一個偉大的奇蹟,也是證明天主存在的一個明顯標誌。義大利的主保聖人如亞西西聖方濟各和聖加大利納,他倆便是聖人的典範。

你在書中曾說過「信德超越理性,也接受理性。」但如果這個世界為了理性,背棄信德,難道這信德便是不理智的?我們又如何去說服自己呢?
基督信仰是理智的,我們都可以通過一些融合了的標誌,從真確歷史中瞥一眼天主。此外,從人與人的接觸及彼此認識清楚後,我們便可以合理地信任對方。信任與知悉是相輔相成的,明顯所信跨越所知,因在合理的信任下,大家都會接受我們不見和不懂的事情。話得說回來,要信便要清楚所信、是否能確信,更要明察事情的真與美。可惜,我們現在卻把要求從有理據降低至用科學實驗方法去核實便可以。這通通都是科學的偏執、意識形態和自相矛盾,因為世界本身也未能核實,並不適用於一些關鍵性問題和人際關係;科學研究現象和彼此的聯繫;如何掌握、如何運用。對天主,不但在方法上己缺乏能力,更不能以人為主體。要知道人和他的命運,而非科學因素,我們必須使用正確的詮釋學 – 在歷史上、哲理上、神學上:必須基於明智的世界及選用非科學實驗方法。

你提過人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現在我們對隨之而來的局面已不會問太多,但我們是否還要繼續這個探求?
人對『意義』這問題、感覺的肯定,反應都很含蓄。我們致力於很多事情上,因為我們都把這些視為重要。可是,沒希望、沒將來也沒價值觀,我們便無法生存,不管是個人還是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可能有部份人沒把問題明示或自我反省,他們需要的是鼓勵和支持。

你曾被任命為佛羅倫薩總主教,佛羅倫薩是一藝術卓越的城市,那麼藝術在神學佔一個什麼位置呢?
藝術,整體而言,也是無形中見有形,因它不僅描寫和代表非凡的本質,更能象徵地令人聯想超越的現象。試想藝術對神學何等有價值,尤其是存活的神學: 如禱告、禮儀、默想。我個人認為,偉大的藝術總會在某方面帶有宗教色彩,即使是很普遍的如風景、靜物、肖像、建築物等等,我認識很多藝術家也有同感。

你是被現已封聖的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主教,及後為樞機主教,你對這位教宗,可有什麼追憶?
我和他也有多次正面接觸,尤其當我出任為義大利主教團秘書長那時期。他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是天主派來的人;不管他在日常活動或每天報告上有多忙,他總會和天主保持一個緊密關係,從不會整體被世事掩蓋。

現今最多人談論的話題便是家庭。你曾出任宗座家庭理事會主席,你認為現時家庭在架構上健康嗎?
在西方國家的家庭,文化、政治和經濟也處於一些不利趨勢:例如個人主義、自由意志論者主觀主義、道德相對主義、自戀型、消費主義、功利主義等等。這些文化傾向在不覺間掩蓋了家庭的特性及生育和教育的使命:例如脆弱的夫妻關係、各種同居關係、人口下降、兒童成長期缺乏陪伴等等。我們必須找回那美麗的愛和為他人而捨己的愛,尤其是基於夫妻間和父子間齊擁有的家庭尊嚴。為了人民和社會的好,當務之急是應從文化、法律、經濟、宗教各方面去推動家庭的價值。

教宗方濟各在《天主的名字是慈悲》一書裏說過:「我們要走進黑暗,去接近那無數夜間才活動的弟兄,卻千萬不可被他們感染;去接觸那些邊緣人、去接觸罪人,但並不是把狼引入室,只是盡量去接近人,得以見證慈悲。」我們怎能走進那些弟兄們的黑暗呢?
教宗方濟各已清楚指示:你要走進那些弟兄們的黑暗,你須接近他們,但小心被他們的黑暗征服 – 即他們的錯誤和罪過。我們要接受人,能認同他們帶來的真理和價值、分享他們的快樂和傷痛、主動分擔他們物質上和心靈的需要、好好為他們向天主贖罪、盡力為他們的罪過作補贖。我們必須愛他們,加爾各答的德肋撒修女常說:「藉着我們的愛,使他們感受到天主的愛。」往往不正面指出他們的過失或供開真相,做法可能比較恰當,但無論如何,怎也不能埋沒我們基督信徒的身份,反之,我們該去表揚自己身份、為耶穌基督作見證,衪是唯一的救主,包括基督信徒和非基督信徒,見證時不忘謙遜,以答謝曾被施與這恩賜。

你曾在2002年為安基利科 (Fra Angelico) 出了一冊書,還稱他為默想大師,這位大畫家是怎樣通過作品去引導我們去默想的呢?
安基利科是位聖潔的藝術家,他的神聖已被聖教會肯定,他的作品無論在藝術上或靈修上,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並沒有太多修飾和華采,一心促進與基督接觸和衪的愛。壁畫上的圖畫語言、或圖表、或圖形,都並非插圖或描述,它能為奧蹟和它的意義,强烈地帶出共鳴。

【註】參考本報英文版7月1日刊登之文章:《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Cardinal Ennio Antonelli on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Visibilium Et Invisibiliu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