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慈悲禧年貧困學生與貧困老人的關愛行動計劃

陳先進


慈悲禧年有關教宗呼籲

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禧年詔書的第15條特別指出:「在這聖年,我們期盼向生活於社會最邊緣人士開放心懷的經驗:邊緣人士是現代社會所造成的。今日社會存在多少無常,多少苦況!多少人無聲地飽受遍體鱗傷的煎熬,因他們的呼喊被窒礙、淹沒於富人的冷漠。在這禧年中,教會奉召要去治療這些傷口,以安慰之油去紓緩它們,以慈悲包紮它們,以團結和不昧的關懷醫治它們。願我們不流於可恥的無動於衷,或沉悶的例行公事,發現不到新問題!願我們抗拒只懂破壞的憤世嫉俗!願我們張開眼睛,看到世界的不幸、看到弟兄姊妹因被漠視尊嚴所受的傷痛。願我們承認我們被催促要聆聽他們的喊寃!讓我們走到他們當中,支持他們,使他們因我們的臨在、我們的友誼、我們的手足情,而感受到溫暖!願他們的呼喊成為我們的呼喊。願我們與他們一起打破冷漠的藩籬,因冷漠實在已極度猖獗,掩飾著我們的偽善和自我中心!」

行動計劃一

我把教宗慈悲禧年詔書反覆讀了幾遍,感覺教宗的話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敲擊我的心底。當親眼目睹現實生活中受苦的邊緣人群,我感到責無旁貸,我願意將學習《慈悲面容》的心動化為行動,在禧年當中,繼續幫助貧困學生。貧困學生的家庭都是節衣縮食,購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新衣、新帽為他們而言成了購買「奢侈品」。當有的人在奢華的餐廳享受幾百元美食的時候,他們也許只能吃上幾毫紙的飯菜;當有的人在商場、精品店里大包小包購物的時候,他們也許已經有幾年沒有買新衣服了;當有的人節假日花幾萬元在外旅遊的時候,他們卻在為生活費而憂愁焦慮……

孩子是社會的未來,也是社會的希望。幫助孩子就是建造未來,塑造希望。為了幫助部分貧困學生解決經濟之憂,消除生活之困,讓他們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可以有一個快樂無憂的學習生活,我計劃在禧年當中,為他們購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新衣服等。

行動計劃二

在我服務的過程中,我也留意到貧困老人、留守老人、獨居老人、患病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所面臨的諸多生活問題。這些老人有的孤苦零丁、生活艱辛;有的不能自理,需要照顧;有的承受病苦折磨,喪失生活的信心。為了幫助這些老人解決部分實際的生活需要,帶給老人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讓老人在孤單與痛苦中,仍然能夠充滿對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人間溫暖與真情。我計劃今年繼續探訪老人,去看望他們、聆聽他們,並以慈善包紮他們的創傷。同時,也藉著我的臨在,將基督的仁愛與慈悲帶給他們。

我希望自己對現代社會的苦況有敏銳的覺察力,能夠常常敏感地留意到別人的需要,尤其是邊緣人群的需要;我希望自己能與憂者同憂,努力分擔他們的疾苦;我希望自己能發一份熱,讓他們因我的臨在而感受到溫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