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2016年四旬期文告 :「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新聞室元月26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2016年四旬期撰寫的文告,主題是:「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瑪九13)。教宗切望全體信徒善度慈悲禧年的四旬期,將之作為皈依的有利時刻。他強調神形慈悲善工的重要性,指責權威至上的狂妄讓前來敲我們心門的窮人吃閉門羹。教宗表示將在四旬期派遣慈悲使徒,使他們成為人人蒙受天主寬恕的具體標記。

教宗指出,「天主慈悲轉變人心,使人體驗到愛」,而且「也能對別人慈悲」。「慈悲是常新的奇跡,它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散發出來,激勵我們愛近人」。教宗重申「神形慈悲善工」(《慈悲面容15》)的重要性,這些善工「提醒我們,我們的信仰應化為具體的日常行動,在身體和精神上幫助近人。我們將憑著這些善行接受日後的審判」。

藉著慈悲善工,我們能「喚醒在貧窮悲劇面前經常麻木不仁的良知」。的確,在窮人身上,「在受酷刑、受壓迫、受鞭笞、忍饑受餓、流離失所者身上,基督的骨肉成為有形可見的……,等待著我們認出、撫慰及予以照顧」(15)。教宗強調,正是藉著照顧窮人,我們才真正意識到天主的愛是多麽強大;「天主與人締結的盟約」恰恰是一段「慈悲的歷史」。

相反地,「最不幸的窮人則是那不接受、不承認自己貧窮的人。他以為自己富有,其實卻是窮人中最不幸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因為他是罪的奴隸。罪迫使他不肯將財富和權力用於服事天主和他人,卻用來窒息自身的深刻意識,不承認自己無非是一個可憐的乞丐」。

教宗沉痛地指出,一個人越是擁有權力和財富,他就越會成為這盲目的謊言者,「甚至不願看到在他家門前討飯的可憐的拉匝祿」。那個拉匝祿是「藉著窮人為我們乞求皈依的基督形象」。他是「天主提供給我們而我們也許看不到的皈依機會」。我們的盲目伴隨著一種對權威至上的狂妄。

四旬期文告接著指出,「那種狂妄也能表現在社會和政治上,如同20世紀的極權主義,也如同今天的劃一思想和技術至上的意識形態,它們妄想消滅天主,把人貶抑為可以操縱的群眾」。教宗因此提出應謹防那些罪的結構,「它們崇拜以金錢偶像為基礎的虛假發展模式。基督不斷透過窮人前來敲我們的心門,由於心高氣傲的人、富有者和權勢者將門封閉得越來越緊,最終他們將定自己的罪,把自己打入地獄,那孤獨的無底深淵」。

教宗勉勵眾信友,「這慈悲禧年的四旬期是藉著聆聽聖言和慈悲善工,終能走出個人生命歧途的有利時機」。因此,神形善工「永遠不可分離」。事實上,「正是在不幸者身上觸摸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的身體,罪人便能得到恩寵,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可憐的乞丐」。

因此,經由這條路,《頌主曲》中「心高氣傲的人」、「權勢者」和「富有者」「也能察覺自己無功卻蒙受那為了他們死而復活的基督的愛」。人幻想憑著知識、權勢和擁有就能滿溢幸福和愛,但唯獨在基督的愛内「人才能找到那渴望得到的永無止境的幸福和愛」。

教宗在文告結尾表示,我們不可失去四旬期這有利於皈依的時機,而要效法瑪利亞,「她在天主白白賜予的無限慈悲面前,最先承認自己的渺小,承認自己是上主的婢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