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泉蒙席
1647年年中,他啟程回國,並於7月回到福建的亭頭村,和開始向人們教授天主教要理。1649年8月,他再去馬尼拉找更多的傳教士來亭頭。1650年1月1日,他接受了道明會會衣,然後於1651年3月7日發願。及後他再奉命前往馬尼拉的聖多瑪斯大學修讀神學,最後終於在1654年7月4日晉鐸。一年後,他回國並開展傳教工作。在困難重重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661年2月5日,順治駕崩,康熙登基。由於皇帝年幼關係,朝政由四位輔政大臣所操控,而他們於1665年1月4日下禁教令。
當時,道明會神父在華數目銳減一半,但由於羅神父的努力,傳教工作才得以繼續。同年5月10日,他再回馬尼拉求援和報告情況。安喜祿省會長(Juan de los Angeles)委託他照料全中國的傳教區,因為大部份的傳教士都被扣留在廣州。羅神父差不多走遍了全國去探望各個教區,這些教區不單是屬於道明會,還有是屬耶穌會和方濟各會的。這是在特殊的時期維持教會的最好做法。
教難從1665年延至1671年,羅神父隨時都在準備為教會犧牲,亦因此得到眾人的認同。
1674年1月4日,教宗格來孟十世頒發《座堂之上》(Super Cathedram)通諭,任命羅神父為巴西利諾城(Basilionopolis)領銜主教,南京代牧兼理中國其他五省及高麗教務。
羅神父得知後,便立即請教道明會的西班牙會士是否應接受如此尊貴的任命,而他們給了他一個否定的答案。
華羅神父(Pe. Francisco Varo, O.P.)指出了很多理由,其中主要的是:
1. 他並不能朗讀好一台彌撒,他學識不足,這對一個主教是必需的條件;
2. 耶穌會在中國出版了二百多本書,其中很多本是禁書,但他不懂怎樣去解決;
3. 倘若他因此指責或革除某些傳教士,而有人不服從的話,這會造成醜 聞;
4. 既然他是第一任主教,他必須召開三修會的聯合會議,以商討採用一致的教會用語,但此舉是需要一個精通神學的主教;
5. 在華的葡萄牙神父不會同意他出任主教,因為這是非法的。對他們來說,主教的任命必須是由葡王提名的,而澳門是在中國境內,當時葡王已提名馬凌神父 (Pe. João Filipe de Marini, S.J.)(譯註2)為全中國的主教;
6. 羅神父沒有任何其他神父能够協助他處理教務,如巡視教區、修函羅馬和發通告等,而他自己是無能為力的。因為這些原因,華羅神父認為羅文藻神父不應接受牧銜。
羅馬教廷對他的呈辭拒不接受,並命令立即祝聖為主教。
(待續)
【譯註2】馬凌神父是於1671年獲葡王提名為主教的,但該提名一直不受教宗所確認,馬神父在1682年6月17日死於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