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r. Jijo Kandamkulathy CMF
譯:吳志濠
谷10:17-31
他的生命活得很豐盛,他自小就恪守了所有誡命,這點他自己是知悉的。他內心沒有半點虛偽。他為人誠實,覺察自己的美善。他不是偽善人,不像那些表面看來滿是正義感,但內裡卻是腐敗的人那樣。他為人正直,受人尊敬,對自己的品行滿有自信。然而,在其自信表面卻隱藏著更深切的渴望。美善不足矣!他想獲得更多──不是財富、榮譽、眾人的讚賞。他渴求永恆──他想「繼承」永遠的生命。
「繼承」一詞在他心內很有份量。遺產不是像賺得的工資那樣,而是獲得成為兒子的權利。他聽過耶穌如何教導祂的門徒們祈禱,稱天主為「我們的天父」,這膽大而親密的表達讓他震驚起來。他甚至聽過他們滿懷信心地重複這些話語,就如深信自己是天父的國的繼承人一樣。少年內心的深處擁有同樣的渴望。他不想只是成為一個善人;他渴望成為兒子,成為耶穌所宣講的──天父的繼承人。所以他到耶穌跟前跪下來,誠懇地問:「為承受永生,我該作甚麼?」
耶穌滿懷愛意地凝望著他。這般的凝望穿透了他的心,肯定他已有的美善,但也向他揭示成為一個善人和成為一個兒子的距離。成為兒子意味著不只遵守誡命;它意味著分享天父的心,而天父的心為貧困者、為小朋友、為被遺忘者而傾出。成為兒子意味著放棄財物的擁有權,活在徹底的信賴中。
「你去,變賣你所有的一切,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然後來,跟隨我!」
這些話有如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少年也許期待著多一條誡命,多一條規則,為他的美德生活增添些甚麼。但這次並非增加,而是降服。這並非關乎做得更多,而是成為不一樣的人。賣掉一切,放棄一切,然後,去跟隨──這就是從美善到成為兒子的道路。
在他內,一場戰爭興起了。他既不貪婪,也不吝嗇。他的財富是誠實地獲取的,而且負責任地運用它。他也不是愛錢財多於天主。但他的財富不僅僅是物品而已。它是他的安全感、他的身份、他生命的物品。賣掉所有東西意味著動搖他安全感的根基。施與給窮人是將他的重心從他那裡轉移到他人身上。跟隨耶穌就是踏進沒有保證的未來,沒有安全與財富。
他在心中衡量了一番。他渴求永生,但他以永生視為對他美善的獎勵,而不是奪去他一切的枷鎖。他渴望成為兒子,但他未能放棄主人的身份。他渴望跟隨,卻不願意為此失去自己。
他站在那裡,在渴望和恐懼之間掙扎。他能看見這條道路,卻無法向前行。他的美德引領他邁步向前,走了遙遠的路途,但這依然不足以協助他跨過這關成為兒子。要成為繼承人,他要與貧困者一同貧困,與自由者一同自由,與降服者一同降服,而這正是他未能做的。
福音說他憂鬱地離開了。那份憂鬱不是被拒絕的憂鬱,而是領悟真理後的憂鬱。他瞥見了真理,看到了可能性,感受到了被邀請。他凝望著那愛他的那位的眼神,卻知道自己暫時未能作出回應。他的憂鬱源自於一顆渴望永生卻又依戀世俗的心。
也許那份憂鬱不是他故事的終結。也許這是一個更深刻的旅程的開端──在基督的目光凝望下所播下的種子。但在那時刻,他未能累積足夠的美德來賣掉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他依然是一個善人,卻未能成為真正的兒子。他渴望繼承天國,但未能放下那些將他束縛於塵世間的財物。
於是,他帶著他的財富和憂鬱離開了,心中縈繞著耶穌眼中的愛和那句仍在他心中迴響的話:「來,跟隨我!」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