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神父:
數年前,我領洗成為天主教會的一員。我愛美,也喜愛妝扮自己。在成為天主教徒之前,我被灌輸一種觀念,認為美貌是終極的通行證,這誘使無數靈魂向「審美完美」的偶像俯首。雖然我目前僅限於在臉部和身體使用潔淨、美化、提升吸引力及修飾外貌的化妝品。如今我意識到,在化妝品閃耀誘惑的表象之下,潛藏著一場更深層的屬靈爭戰,一場關乎人體神聖尊嚴與陰險虛榮之間的戰爭。關於我們天主教教友使用化妝品的議題,我們應如何劃定界限,才不致被指責為虛榮,同時也不被視為僵化守舊呢?教會對化妝有教導嗎?化妝是罪嗎?整容手術又如何呢?
星星小姐 敬上
親愛的星星小姐:
聖奧斯定的著作中,曾譴責使用化妝品和化妝的行為,當其意在欺騙、製造虛假面具,或完全改變外貌以致無法辨認原本樣貌時。一般而言,使用化妝品和化妝是儀容整理的一部分,在以下條件下是允許的:
(1) 不帶驕傲、虛榮或過度渴求關注;
(2) 保持適度,因過度妝扮缺乏端莊與謙遜;
(3) 自然地強化既有特質,而非改變它;
(4) 恢復自然秩序,例如使用化妝品遮蓋疤痕、痤瘡等。使用自然的化妝品是好的;但像修容(contouring)這樣的化妝技巧則不然,因為它改變了自然樣貌,而非僅僅強化它。
1. 天主神聖的設計
A. 身體是天主的傑作
天主教信仰肯定,每個人都是「可敬可畏的奇蹟之造」(參詠139:14)。每個特徵,每個不完美,都帶著天主上智設計的印記。為膚淺的理由而篡改這神聖的設計,可能冒犯造物主的匠心。「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創1:27)因不滿而拒絕自己的自然樣貌,等於否認刻於自己存在上的天主印記。世俗世界推崇不斷變化的審美標準,但天主的肖像卻是永恆的。
B. 虛榮的偶像與自我崇拜的狂熱
當過度追求或出於虛榮而進行外貌改變時,這可能成為一種自我偶像崇拜。渴望將自己的血肉塑造成人工的理想形象,會助長扭曲的自我價值感。其根源在於外表,而非天主賦予的尊嚴。「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3)當美成為執念,它便成為奴役靈魂的假神,導致永無止境的不滿與不安。
2. 恢復還是破壞?
A. 整容手術作為治療
在修復性手術(矯正畸形、修復創傷或減輕真實痛苦)與純粹為自我誇耀而進行的美容手術之間,存在道德區別。「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瑪9:12)那些旨在治癒和恢復功能的醫療進步,符合基督徒照顧身體的召叫。事故後的重建手術尊重人性尊嚴,而由不安感驅動的不必要改變,則可能標誌著更深層的屬靈創傷。
B. 為自我滿足而改變天主藍圖的危險
由虛榮、懼怕衰老或渴望社會認同所驅使的自願性手術,往往顯示一種屬靈危機,一種失序的自我之愛,遮蔽了對天主的愛。追求外在完美可能陷入對認可的無盡渴求,使人們將自己的身體視為可重塑的白板,而非聖神的宮殿。「虛而又虛,訓道者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訓1:2)當自愛變成自我迷戀,便腐蝕了靈魂。沒有任何手術刀能切除那被世俗認同所奴役的內心空虛。
3. 屬靈的代價:追逐美而失落靈魂
A. 完美的陰險幻象
現代文化推崇青春、無瑕肌膚和雕塑般的輪廓,但代價為何?對身體完美的執念助長嫉妒、驕傲和攀比,驅使人們追求永無止境的改變,卻永遠無法真正滿足。「姿色是虛幻,美麗是泡影;敬畏上主的女人,才堪當受人讚美。」(箴31:30)追求完美是個謊言,是一台使人遠離謙遜與聖德等永恆價值的無盡跑步機。
B. 扮演天主的誘惑
在極端情況下,追求整容可能導致某種形式的反叛,對抗天主的自然秩序。選擇人工重塑自己,豈不是踏入了自我神化的危險領域?「禍哉,那與自己的製造者爭辯的!瓦器豈能與摶泥者爭辯?陶器豈能對陶工說:『你做的是什麼啊!』或說:『你手製的不精美!』」(依45:9)一個為了追求人類讚賞而不斷重塑自我的人,有忘記自己早已被神聖陶工精美設計的危險。
因此,整容手術原則上是禁止的,除非是為了恢復天生樣貌的手術。例如:進行豐胸手術是罪過的;但如果鼻子因事故或其他情況受損,進行鼻部手術則是可行的。
比約十二世曾譴責僅為時尚、任性或虛榮,或為了增強個人天生的誘惑能力從而更容易引誘他人犯罪而進行的整容手術。
4. 天主教關於真美的智慧
A. 在天主的設計中找到平安
教會敦促信徒懷著感恩之心,接納天主所賜的特徵,而非追逐稍縱即逝的社會標準。真美源於聖德,而非臉龐的對稱或肌膚的光滑。「你們的裝飾不應是外面的髮型、金飾,或衣服的裝束,而應是那藏於內心,基於不朽的溫柔,和寧靜心神的人格:這在天主前纔是寶貴的。」(伯前3:3-4)
B. 呼籲追求聖德而非膚淺
天主教信仰呼籲內在的轉化,透過德行、謙遜和愛來美化靈魂,而非為了獲得人的認可而改變外表。「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羅12:2)屬靈之美超越墳墓而長存,血肉卻會枯萎消逝。在審判之日立於天主台前的傑作是靈魂,而非皮囊。
結論:選擇智慧,捨棄世俗幻象
整容的倫理不僅關乎手術或美學,更反映了一場更深層的屬靈爭戰,即在尊崇天主的設計與屈服於世界的欺騙之間。修復性手術可以是治療和照顧身體的行為,而虛榮驅動的改變則可能成為自我崇拜、成癮和屬靈空虛之路。真美在於一顆以恩寵、謙遜和對天主的愛所裝飾的靈魂。在一個痴迷外表的世界裡,天主教徒蒙召成為反文化的見證——拒絕審美標準的暴政,擁抱內在的神聖匠心。
最後警告:
「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瑪16:26)請不要以永恆的尊嚴換取短暫的讚譽幻象。真正的光彩並非來自外科醫生的手術刀,而是來自一顆被基督轉化的心。
謹啟
L 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