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選出的教宗在秘密會議結束後,將離開西斯廷教堂,走進一個名為「眼淚之室」的小前廳,稱為「眼淚之室」,在那裡首次穿上教宗服飾,以準備踏出陽台,首次以教宗牧者的身份,與他的羊群見面,並頒布「降福羅馬及全球」(Urbi et Orbi)。
為何稱為「眼淚之室」,據稱新教宗在此刻開始感受到將肩負的重大責任,甚至未必是自己意願而八感交雜,流下淚水。在這房間裡,新獲選的教宗會反思自己未來的新身份。歷史上,例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記述中,都提到在這房間裡的獨處時間,都會百感交雜、充滿強烈的情緒波動。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以下是新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亮相時所穿的服裝清單,以及其意義:
- 白色小圓帽(Zucchetto 或 Pileolus):覆蓋教宗頭部的前後,象徵教宗在所有神職人員之上的權威。白色小圓帽的歷史可追溯至十三世紀,與古羅馬人所戴的無邊帽相似。
- 白色長袍(Cassock):長袖及踝的長袍,由純羊毛或羊毛混紡製成。根據十三世紀法國主教William Duranti的記載,白長袍象徵教宗職位的純潔、慈愛和聖潔,而且其歷史與羅馬長袍「Caracalla」有歷史淵源。傳統上,長袍通常縫製33顆鈕扣,象徵耶穌在復活與升天前的33年人性生命。
- 白色束腰帶(Fascia):由亞麻或絲綢製成,繫於長袍腰部上方,象徵教宗對耶穌基督召叫的奉獻、忠誠及服從,同時也象徵着要準備好為天主子民服務。
- 白色肩斗篷(Pellegrina):附加於長袍上肩部的斗篷,覆蓋教宗雙肩。雖然樞機、主教和神父也可穿著斗篷,但唯獨教宗才能穿戴白色肩斗篷,其設計類似從前朝聖者所穿的披風般。
- 白色短袖祭衣(又稱短白衣,Rochet):及膝長的外袍、穿於白長袍之上,象徵主教聖職的等級,以提醒他們服務教會的承諾與召叫,並象徵着穿戴者的尊嚴與純潔。
- 白色長袖外衣(又稱小白衣,Surplice):這件寬鬆的亞麻或棉質外衣穿於短袖祭衣之上,象徵領洗的白衣以及在耶穌基督內重生。其白色或象牙色代表聖職人員的靈性純潔、聖潔與謙卑

- 紅色短披肩(Mozzetta):這件覆蓋肩膀的紅色披肩(或斗篷),象徵教宗的權威與憐憫之心。
- 胸前十字架(Pectoral Cross):這枚懸於金繩上的十字架,佩戴於披肩之上,並靠近保護心臟的胸肌,象徵耶穌基督的苦難與救贖;在羅馬天主教會中,只有主教、樞機及教宗均能佩戴。而「pectoral」一詞源於拉丁文「peccatum」,意即「胸部」;根據蒙大拿州(Montana)赫勒拿教區(Diocese of Helena)的奧斯定.維特(Austin Anthony Vetter)主教在2020年的解釋,捶胸表示為罪而悔改。牧者戴上胸前十字架時,都會默唸「Munire me digneris」(即:請保護我)的短誦,祈求免於仇敵侵害,並謹記基督的苦難與甘願為基督殉道犧牲的許諾。
- 漁夫之戒(Fisherman’s Ring):教宗當選後所佩戴的戒指,漁夫意即伯多祿,象徵其作為聖伯多祿繼承者的統治權,以及提醒耶穌的囑咐,要成為「漁人的漁夫」。
- 紅色金刺繡聖帶(Red Stole):這件披於雙肩的聖帶,帶有金色刺繡,象徵教宗的司祭職及領導教會的責任,猶如善牧將羊背在肩上,承擔耶穌基督的「甜蜜的負擔」。
- 紅色皮鞋(Red Leather Shoes):數世紀以來多位教宗穿戴的紅色鞋履,其起源可追溯至初期教會與古羅馬帝國。紅色象徵耶穌的苦難與殉道者的鮮血。
教宗首次亮相的服裝不僅是傳統的延續,更承載着深厚的神學與象徵意義。每件服飾都反映教宗作為伯多祿繼承人的使命、權威,以及對基督的承諾,同時提醒信眾他作為聖伯多祿繼承人及教會領袖的角色。這些服飾的設計與顏色,從白色代表純潔到紅色象徵犧牲,均反映出信仰的核心價值:愛,以鼓勵信眾也要與教宗一起,效法基督的愛與服務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