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主的莊田】 來自生命的呼喚

文:羅芷芬
竹灣聖若瑟靜院

主顯節當天,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安排了一批老師來到靜院祈禱。在繁忙的教務中能抽出一整天來到這片「天主的莊田」,為老師們實在不易。是什麼引領她們前來?她們的經驗為我們帶來什麽啟示?參與者中,有些是老朋友,在靜院中多次參加了不同形式的祈禱培育;有些則是首次到訪,對院內的環境顯得興致勃勃。新新舊舊的配搭迸發出奇妙的靈性火花。

有老師感恩地說:「這幾天受到很多煩瑣事困擾,早上和同事一起來時,沿途有講有笑,但內心總是忐忑不安。但很奇妙,當我下車感受到清風吹向面頰時,頓時感到清爽與平和。我渴望天主透過工作坊賜予我內心明朗和寧靜的恩寵。」另一位歡喜地說:「來靜院的途中充滿活力,雖然心中仍惦記未完成的工作,但到埗後一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我隨即知道我可以全然享受和天主在一起。」

作為接待者,我經驗了一段遇到默西亞前的心靈旅程。記得準備工作坊的內容前半部份時,我內心憂悶,天主藉同伴的關懷和接納減輕我的痛苦。我留意到,當我與同伴分享靈性經驗時,即使是乾枯的經驗,我們可從無間斷的對談及祈禱得到力量。「願我的祈禱上達你前,求你側耳聽我的呼喊。」(詠88:3)教宗方濟各在教導中說:「我們在最糟糕、最黑暗、最神枯、最壓抑的時刻應該這樣祈禱。這才是真正的祈禱。」確實,在真光照耀下,祈禱再次把我憂悶的心灼熱,加添我力量去完成下半部份。到了工作坊當日,我一邊分享寫作旅程中的神慰和神枯時刻時,一邊意識到一切都建立於我和天主的關係上。神慰或神枯的經驗也好,它們皆能為主所善用,讓人經歷到與主更深的連結。如教宗在教導中說:「基督渴望與我們徹底分享祂的生命。我們應該學着『不帶其它目的』地與上主同在,一如我們與自己深愛的人們同在那樣,我們渴望更加認識他們,因為與他們在一起多麼美好。」

臨結束前,一位老師分享了她的祈禱經驗。她回憶起自新年開學後,忙得不可開交。回顧那星期令她感到枯竭的事情時,她不期然地浮起一次與同事溝通時發生的誤會,令她感到挫敗和委屈,胸口繃緊。那時,她坐在靜院餐廳的陽台祈禱,抬頭一看,看到一隻鷹在她前打圈盤旋,瞬間,聖神藉這個圖像提示她,不好被那個挫敗的片段困住,是時候走出捆綁自己的圈。那是一把柔和帶着愛的聲音,像慈愛的父親叮嚀受困的孩子。

接着,她又隨聖神的引領浮起一件令她感到有生命力的事。她想起有一天與同事們在教職員間分派手信時,一份無形的觸動帶領她欣賞到那位曾與她有誤會的同事的可愛之處。再回味那一個鏡頭時,她感受到一份來自天主的安慰,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現在知道,我愈是在腦海重覆着那枯竭的事情時,我就愈失落。而回憶起那個充滿生命力的一幕時,我的視野開闊,天主的愛注入我內,加強我愛的能力。」

聆聽着她們時,我不期然想起耶穌對若翰的兩個門徒講的說話:「『你們來看看罷!』他們於是去了,看了他住的地方;並且那一天就在他那裡住下了。」(若1:38)靜院四周花木扶疏,綠意盎然,處處流播着造物主的富饒。她們與大自然接觸後,滿心喜愛,就如那兩個門徒懷着好奇的心去尋找默西亞,到訪祂住的地方,把握機會跟祂攀談。

主,感謝祢讓我和老師們如三位賢士得到「那星」(瑪2:10)的引領,找到默西亞的家,「在他那裡住下」(若1:38)。祢邀請我們來看看祢住的地方,是的!主祢就住在我們的軀體內,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的生命也就是祢的居所,天天都和我們在一起。我們要好好地打掃好這居所,讓祢住得更舒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