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天霖神父(Fr. Jijo Kandamkulathy)
聖母聖心愛子會
瑪竇福音22:15-21
有一天,法利塞人連同黑落德黨人問耶穌一個棘手的問題:「向凱撒納稅是否違犯律法?」
他們提問的措辭巧妙,不存在任何漏洞:若某人反對納稅,他可能會被羅馬當局指控為顛覆分子。(事實上,根據路加福音第23章第2節的記載,他們在比拉多面前控告耶穌煽惑民眾不給凱撒納稅。)若那人表示贊成,則會得罪那些憎恨羅馬人統治的百姓。
每一枚羅馬稅幣上都印有凱撒的頭像。雕刻的圖像相當於偶像崇拜,是猶太人律法所禁止的。使用凱撒奧古斯都的銀幣就意味着偶像崇拜。耶穌察覺到法利塞人與黑落德黨人為祂設下圈套,但祂沒有迴避問題。就像以往一樣,耶穌巧妙地引導對話者回到問題的根源。
耶穌讓對方先把銀幣遞給祂看,他們天真地把手伸到平常藏銀幣的外衣下取出一個,遞給耶穌。他們沒有意識到耶穌也在戲弄他們:首先,耶穌向他們要銀幣,這意味着耶穌沒有銀幣(因為祂甚至沒有枕頭的地方[瑪8:20]);如果他們把銀幣拿出來,這意味着他們有權使用這些銀幣,並沒有任何問題。他們透過工作而獲得它,並使用它在市場上購買農產品。更重要的是,爭論發生在聖殿範圍內(瑪21:23),在聖潔的地方,他們不會擔心因為展示凱撒的頭像而褻瀆它。他們只有在納稅時,才會有所顧忌。
耶穌看見銀幣對他們說:「這肖象和名號是誰的?」他們對他說:「凱撒的。」耶穌對他們說:「那麼,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瑪22:20-21)
首要帶出的訊息是:透過稅收為公共利益作出貢獻,是一項道德和公民義務。沒有任何理由能為逃稅或盜竊國有資產而辯護。無論政府的政策與經濟選擇如何,基督的門徒都被呼召成為一個誠實及模範的公民。他要積極致力於建設一個公正的社會,在政治上要為弱小者謀求利益,而不是作出維護自身利益的政治取向。
然而,耶穌的回答並不局限於陳述公民透過納稅為公共利益作出貢獻的責任,耶穌還補充:「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
耶穌所使用的動詞準確地表示「歸還」。有甚麼是屬於天主的?戴都良早在公元200年就意識到自己就是那個需要歸還給天主的人。事實上,天主在創造人的時候就說:「讓我們照我們的肖象,按我們的模樣造人。」(創1:26)
如果因為銀幣上印有凱撒的頭像而必須「歸還」給凱撒,那麼人也就必須「歸還」給天主。人是唯一印有天主肖象的受造物。人們是神聖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把人們據為己有。那些把人們據為己有的人(奴役、壓迫、剝削、支配、把人當作物品⋯⋯)應該立刻把人們歸還給他們的上主。